[实用新型]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91100.4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86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和昌建材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38 | 分类号: | B24B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丝 表面 磨光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包括连接板、定位板、主套筒、副套筒、筒状钢丝棉、第一卡箍以及第二卡箍;所述定位板与连接板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主套筒通过主支架与定位板连接,所述副套筒通过副支架与主支架连接,所述主套筒与副套筒同轴设置,所述筒状钢丝棉的形状呈圆筒状,所述筒状钢丝棉位于主套筒和副套筒内,所述第一卡箍将筒状钢丝棉的一端箍紧在主套筒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卡箍位于筒状钢丝棉的中间段外壁。本实用新型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可对经过捋直的、移动过程中的铁丝的外表面进行动态、充分的磨光,代替现有的人工手持打磨装置进行操作的方式,提升磨光的充分性,同时可加快打磨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丝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
背景技术
铁丝在存储过程中,其表面因受潮会发生锈蚀,形成局部的锈斑,不仅影响铁丝的外观,还会对后续的加工、装配等工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表面进行磨光。
现有的磨光操作为人工手持打磨装置对铁丝进行打磨。但是,铁丝的横截面为圆形,因此不易实现对整周外圆周面的打磨,从而会发生打磨不充分的不良现象,并且人工打磨的速度较慢,制约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可对经过捋直的、移动过程中的铁丝的外表面进行动态、充分的磨光,代替现有的人工手持打磨装置进行操作的方式,提升磨光的充分性,同时可加快打磨速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包括连接板、定位板、主套筒、副套筒、筒状钢丝棉、第一卡箍以及第二卡箍;所述定位板与连接板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主套筒通过主支架与定位板连接,所述副套筒通过副支架与主支架连接,所述主套筒与副套筒同轴设置,所述筒状钢丝棉的形状呈圆筒状,所述筒状钢丝棉位于主套筒和副套筒内,所述第一卡箍将筒状钢丝棉的一端箍紧在主套筒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卡箍位于筒状钢丝棉的中间段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主套筒与副套筒之间留有间隙,并且间隙的宽度大于第二卡箍的宽度;所述主套筒的直径与副套筒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筒状钢丝棉的长度大于主套筒与副套筒的长度之和;所述筒状钢丝棉的材质为钢丝。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箍具体位于主套筒远离副套筒的一端,所述与第一卡箍相对应的筒状钢丝棉的一端外翻套设在主套筒的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箍位于主套筒与副套筒之间的间隙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通过主套筒、副套筒、筒状钢丝棉、第一卡箍以及第二卡箍的配合使用,可对经过捋直的、移动过程中的铁丝的外表面进行动态、充分的磨光,代替现有的人工手持打磨装置进行操作的方式,从而降低人力劳动强度,提升磨光的充分性,避免局部锈斑没有被打磨到的不良现象,同时可加快打磨速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中:1、连接板;2、定位板;3、主支架;4、副支架;5、主套筒;6、副套筒;7、筒状钢丝棉;8、第一卡箍;9、第二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和昌建材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和昌建材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911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