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识别蝗灾发展阶段的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98557.8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97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朱江;孙秋妮;许鑫;金慧琴;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琢朴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B64C39/02;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利***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识别 蝗灾 发展阶段 探测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蝗灾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识别蝗灾发展阶段的探测器,包括无人机本体,无人机本体的机架底部设有诱捕网笼,诱捕网笼包括外支撑环和内支撑环,诱捕网笼通过外支撑环和内支撑环分隔成若干个等大的环形诱捕仓,环形诱捕仓的外侧设有单向诱捕口,机架的外壁设有滑槽和伸缩杆,滑槽内设有滑块,滑块的一侧设有升降挡板,伸缩杆与升降挡板连接,伸缩杆的输出端与位于最底侧的外支撑环固定连接,机架底部设有诱捕灯和CCD摄像头。本实用新型相比于传统的人工采样方式更加便捷有效,采集蝗虫种群样本精准,能有助于精确分析蝗灾发展阶段,具有实用性能,适合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蝗灾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识别蝗灾发展阶段的探测器。
背景技术
蝗虫是严重威胁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害虫。东亚飞蝗是我国农业上能够造成毁灭性灾害的最为重要的种类。一直以来,东亚飞蝗的发生情况都是采用人工实地调查。然而,由于东亚飞蝗发生地多为沼泽、河滩等环境复杂地区,实施开展实地调查具有很大的难度。如何实现自动监测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及时防治提供数据,是蝗害治理的关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识别蝗灾发展阶段的探测器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蝗灾的发展阶段的探测多采用人工取样,取样效率和样本有效性低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识别蝗灾发展阶段的探测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智能识别蝗灾发展阶段的探测器,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的机架底部固定设有诱捕网笼,所述诱捕网笼包括多个等距排布的外支撑环和内支撑环,所述诱捕网笼通过所述外支撑环和内支撑环分隔成若干个等大的环形诱捕仓,所述环形诱捕仓的圆周外侧等角度均分设有若干个单向诱捕口,所述机架的外壁等角度均分固定设有若干个滑槽和伸缩杆,所述滑槽内均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设有与所述单向诱捕口相匹配的升降挡板,所述伸缩杆的一侧与所述升降挡板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输出端与位于最底侧的所述外支撑环固定连接,所述机架底部在固定设有环型排布的诱捕灯,所述诱捕灯设置在所述内支撑环的内侧,所述诱捕灯的底部固定设有CCD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升降挡板的长度小于所述诱捕网笼的自由状态下的总长度,二者间的差值等于一个所述环形诱捕仓的自由状态下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诱捕灯为长波紫外光源诱杀灯,所述诱捕灯的紫外光波长为320-600nm,所述诱捕灯通过导线与所述无人机本体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无人机本体的控制模块内置与所述CCD摄像头相匹配的图像处理模块,所述CCD摄像头通过导线与所述无人机本体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为电动液压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通过导线与所述无人机本体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识别蝗灾发展阶段的探测器,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无人机本体带动诱捕网笼飞至蝗灾现场,按照蝗虫群迁徙路径进行利用诱捕灯定点诱捕蝗虫,并利用CCD摄像头记录地表植被的受损状态,当某点诱捕完成后,无人机本体飞至下一诱捕点,此时通过伸缩杆带动最底部的外支撑环上移一个环形诱捕仓厚度的距离,使最底部的环形诱捕仓压缩封闭,同时在伸缩杆的带动下升降挡板上升一个环形诱捕仓厚度的距离,使下一个环形诱捕仓的单向诱捕口开启,进行诱捕作业,直至所有环形诱捕仓诱捕完成,飞回探测人员处,进行蝗虫种群分析,本实用新型相比于传统的人工采样方式更加便捷有效,采集蝗虫种群样本精准,能有助于精确分析蝗灾发展阶段,具有实用性能,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识别蝗灾发展阶段的探测器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识别蝗灾发展阶段的探测器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识别蝗灾发展阶段的探测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琢朴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琢朴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985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使用方便的餐桌脚
- 下一篇:一种实验用种子培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