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淬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99006.3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1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张玉锁;米艳军;赵建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4 | 分类号: | C21D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淬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淬火装置,其包括第一槽体,其开口朝上设置,所述第一槽体中能够盛放淬火介质;第二槽体,呈筒状结构且两端均具有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体中,所述第二槽体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槽体的底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槽体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槽体的顶端;多个第一驱动管路组件,绕所述第二槽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之间,且与所述第二槽体的底端连通;多个第二驱动管路组件,绕所述第二槽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体中,且与所述第二槽体的侧壁连通,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槽体中的淬火介质沿所述第二槽体的周向运动。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变淬火装置中的介质流动状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常通过对零件进行淬火来改变零件的力学性能。其中,淬火设备对零件淬火后的变形、力学性能和材料组织分布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现有淬火设备的介质流动状态较为固定,对于特定的淬火设备,适合在其中进行淬火的零件形状具有一定要求,因为无法改变淬火设备中的介质流动状态,所以,现有技术中淬火设备的对零件的适应性较低。
因此,需要一种淬火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淬火装置,能够改变淬火装置中的介质流动状态,从而增强淬火装置对零件的适应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淬火装置,包括:
第一槽体,其开口朝上设置,所述第一槽体中能够盛放淬火介质;
第二槽体,呈筒状结构且两端均具有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体中,所述第二槽体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槽体的底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槽体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槽体的顶端;
多个第一驱动管路组件,绕所述第二槽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之间,且与所述第二槽体的底端连通,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槽体中的淬火介质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多个第二驱动管路组件,绕所述第二槽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体中,且与所述第二槽体的侧壁连通,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槽体中的淬火介质沿所述第二槽体的周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管路组件包括:
第一管路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槽体的底端连通;
第一螺旋桨,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组件的顶端,能够将所述第一槽体中的淬火介质通过所述第一管路组件排入所述第二槽体中,以带动所述第二槽体中的淬火介质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
第一竖管,其顶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螺旋桨;
第一水平管,一端与所述第一竖管远离所述第一螺旋桨的一端连通;
第一折管,一端于所述第二槽体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二槽体中,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平管连通,所述第一折管与所述第一水平管之间呈钝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折管与所述第一水平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折管与所述第一水平管之间的夹角角度能够在120°-150°之间调节。
可选地,所述第一折管远离所述第一水平管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弧形分流片,所述第一折管与所述第一水平管之间的夹角角度为150°时,多个所述第一折管上设置的所述弧形分流片组成一个圆环。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管路组件包括:
第二管路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体中,且与所述第二槽体的侧壁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990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次控温的即热式高温液压油源
- 下一篇:一种食品加工用高压脱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