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捷豹路虎油冷器检测线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00605.2 | 申请日: | 2020-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03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王挺霄;项昶斌;邹庆量;王武骄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银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38;B07C5/36;B07C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捷豹路虎油冷器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捷豹路虎油冷器检测线,包括控制箱,控制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控制箱的一侧设置有上料输送带,输送带远离控制箱的一侧设置有双层输送带,气缸的一侧设置有机械手,机械手的一侧设置有干式台位,打凹点台位远离干式台位的一侧设置有形位检测台,形位检测台远离打凹点台位的一侧设置有平面度检测台。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箱、显示屏、上料输送带、气缸、机械手、干式台位、打凹点台位、形位检测台、平面度检测台、密封垫安装工装、阀安装机构、双层输送带和打包台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便于对每个工件的检测数据汇同检测设备、检测时间、操作员等生产数据进行存储与分析,数据写入实现每个产品信息可追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冷器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捷豹路虎油冷器检测线。
背景技术
由于机油具有导热性能,并且在发动机内不断流动循环,所以,油冷器对发动机曲轴箱、离合器、气门组件等都起到冷却作用,即使是水冷发动机,能够用水冷却的部分也只有气缸头和气缸壁,其他部位仍要靠油冷器来冷却。
目前在捷豹路虎铝油冷却器自动检测领域,还没有全自动装阀检测线,多数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单个工位进行检测,产品的信息记录,这些都无法保证每个产品的质量与产品检测数据都匹配,容易导致一些不合格的产品流向市场,所以开发捷豹路虎铝油冷却器机器人搬运自动检测环节进行全自动化自主突破领域,制造信息化的全自动检测线,提高产品质量及信息可追溯。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捷豹路虎油冷器检测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捷豹路虎油冷器检测线,解决了无法保证每个产品的质量与产品检测数据都匹配,容易导致一些不合格的产品流向市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捷豹路虎油冷器检测线,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控制箱的一侧设置有上料输送带,所述上料输送带远离控制箱的一侧设置有双层输送带,所述上料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一侧设置有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的一侧设置有干式台位,所述干式台位的一侧设置有打凹点台位,所述打凹点台位的内部设置有阀安装机构,所述打凹点台位远离干式台位的一侧设置有形位检测台,所述形位检测台远离打凹点台位的一侧设置有平面度检测台。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干式台位和上料输送带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脚轮,所述控制箱、上料输送带、干式台位、打凹点台位、形位检测台和平面度检测台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撑脚。
优选的,所述干式台位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干式台位的底部设置有电器柜。
优选的,所述平面度检测台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垫安装工装,所述密封垫安装工装的一侧设置有打包台。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PLC控制器,且PLC控制器的电性输出端与气缸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捷豹路虎油冷器检测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捷豹路虎油冷器检测线,
1、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箱、显示屏、上料输送带、气缸、机械手、干式台位、打凹点台位、形位检测台、平面度检测台、密封垫安装工装、阀安装机构、双层输送带和打包台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便于对每个工件的检测数据汇同检测设备、检测时间、操作员等生产数据进行存储与分析,数据写入实现每个产品信息可追溯,解决了无法保证每个产品的质量与产品检测数据都匹配,容易导致一些不合格的产品流向市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脚轮和撑脚,可便于对设备进行固定,且便于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电器柜,可便于对零部件进行存放,通过设置打包台,可便于最后工序工作人员进行打包,通过设置PLC控制器,可便于控制气缸进行工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银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银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006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