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龙虾的苗种繁育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00664.X | 申请日: | 2020-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97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姚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金大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1/59;A01K74/00;A01K63/06 |
代理公司: | 合肥昕华汇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6 | 代理人: | 崔雅丽 |
地址: | 231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龙虾 苗种 繁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龙虾的苗种繁育池,包括繁育池,所述繁育池内部下端设置有打捞机构,所述打捞机构包括固定框架、滤网、第二固定块、液压缸、第一固定块、横杆,所述繁育池内部下端活动卡合设置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下端固定设置有滤网,所述固定框架上端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侧中部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端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上端固定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远离第二固定块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固定框架之间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好,在培育虾苗后可以便于进行打捞,从而可以方便快速的将虾苗从繁育池捞出进行售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龙虾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龙虾的苗种繁育池。
背景技术
小龙虾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厘米,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
但是目前小龙虾苗在育苗池内培育完成后,由于虾苗体积较小不方便将其从育苗池中打捞出来,现在往往都是人工一点一点进行打捞起。其打捞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龙虾的苗种繁育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龙虾的苗种繁育池,包括繁育池,所述繁育池内部下端设置有打捞机构,所述打捞机构包括固定框架、滤网、第一固定块、液压缸、第二固定块、横杆,所述繁育池内部下端活动卡合设置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下端固定设置有滤网,所述固定框架上端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侧中部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端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上端固定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远离第二固定块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固定框架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繁育池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上端通过安装座固定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设置有绕线盘,所述绕线盘外侧表面缠绕设置有吊绳,所述吊绳下端与横杆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繁育池表面两侧均通过铰链活动设置有挡板,通过挡板可以在需要时将繁育池上端挡起从而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挡板外侧表面中部开设有缺口,通过缺口可以方便通过吊绳。
优选的,所述挡板表面两侧均开设有通槽,通过通槽可以方便向繁育池内部通入氧气。
优选的,所述吊绳下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下端与固定框架之间固定连接,通过稳定杆可以提高吊绳吊起固定框架时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绕线盘缠绕吊绳然后通过吊绳带动固定框架和滤网上移,滤网上移时即可起到打捞虾苗的作用,当滤网移动到繁育池上端时,即可控制由于液压缸收缩,如此即可通过液压缸带动固定框架围绕与横杆的转轴连接处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固定框架和滤网进行倾斜,如此即可将滤网上端的虾苗自动倾倒下来,从而可以便于收集虾苗。
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通过铰链关闭挡板,通过挡板可以在需要时将繁育池上端挡起从而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并且此时通过通槽可以方便向繁育池内部通入氧气,从而可以提高装置的虾苗培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小龙虾的苗种繁育池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小龙虾的苗种繁育池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金大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金大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006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