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冲型快装接头内胎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04514.6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72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惠强 |
主分类号: | B60C5/04 | 分类号: | B60C5/04;B60C29/04;B60C19/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曹慧萍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型快装 接头 内胎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领域,涉及内胎领域,具体水一种缓冲型快装接头内胎,包括胎体和气嘴,所述气嘴设置在胎体的内侧,所述胎体围绕成圆周,且圆周上设置有缺口,该缺口在内胎上形成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中心均设置有凹槽,且第一端面上的凹槽与第二端面的凹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一端插入至第一端面的凹槽内,另一端插入至第二端面的凹槽内。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内胎磨损严重的问题,在端面设置有缓冲块,利用缓冲块自身的反弹力,确保连接处的稳定性,减少移动磨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领域,涉及内胎领域,具体水一种缓冲型快装接头内胎。
背景技术
现在常见的车轮内胎还是一个完整的圆形的胎体形成的内胎,这种完整的圆形内胎在进行更换的时候,需要将轮毂整个从车身上拆下,然后才能对其进行拆卸更换,这样导致内胎的更换需要繁杂的步骤,尤其是现在车轮上有众多集成的部件,拆卸更为繁杂。
针对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快装式内胎的概念,利用长条形内胎能够直接装入轮胎的特点大大提升了换胎效率,无需拆卸,然而,该内胎的连接处在使用过程受压磨损严重,造成内胎使用寿命急剧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型快装接头内胎,解决了现有内胎磨损严重的问题,在端面设置有缓冲块,利用缓冲块自身的反弹力,确保连接处的稳定性,减少移动磨损。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缓冲型快装接头内胎,包括胎体和气嘴,所述气嘴设置在胎体的内侧,所述胎体围绕成圆周,且圆周上设置有缺口,该缺口在内胎上形成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中心均设置有凹槽,且第一端面上的凹槽与第二端面的凹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一端插入至第一端面的凹槽内,另一端插入至第二端面的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块采用海绵圆柱体或者圆柱气包,所述第一端面的凹槽和第二端面的凹槽呈圆柱状,且该圆柱状的深度为2-5cm,将圆柱状的缓冲块放入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面的凹槽和第二端面的凹槽均为该端面的正中心,且凹槽呈半球状,所述缓冲块呈球状,并放置在两个凹槽之间,所述缓冲块采用海绵球或者球状气包。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的凹槽均将整个凹槽包裹,且所述缓冲块的直径与胎体横截面直径接近。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块与第二端面的凹槽相固定,且两者相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块超过第二端面的长度为2-5cm,且缓冲块超出部分与第一端面的凹槽相匹配。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内胎磨损严重的问题,在端面设置有缓冲块,利用缓冲块自身的反弹力,确保连接处的稳定性,减少移动磨损。
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内胎与车轮的移动磨损转移至缓冲块与端面的磨损,形成相同材料或相近材料的吗,磨损,达到提升了轮胎的使用寿命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连接部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连接部A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连接部A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连接部A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惠强,未经李惠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045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