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管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05118.5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18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辻恭史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L31/02 | 分类号: | F16L31/02;B60K11/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陈砚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管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软管及与软管连接的硬质接头,在接头的径向外侧安装有用于将接头固定在车身上的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由两个半圆筒形构件构成为圆筒形状,并嵌合在接头的外周面上的第1凸缘部与第2凸缘部之间形成的环形槽内,两个半圆筒形构件被构成为,各自的圆周方向的一端相连,一方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楔形突起,另一方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与楔形突起嵌合的凹部,且至少一方上设置有朝着轴向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嵌合在第1凸缘部或第2凸缘部上形成的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突片之间。基于该结构,由于用支撑构件将与软管连接的硬质的接头固定在车身上,所以能避免载荷直接作用于软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辆所具备的诸如散热器软管之类的软质的软管彼此的端部常常由接头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软管在车辆发生振动时容易摇动,因而,为了防止软管摇动,可以用适合的支撑构件将软管固定在车身上。
例如在将筒状的支撑构件安装在软管的径向外侧的情况下,为了使软管的外径尺寸与支撑构件的内径尺寸相配,需要用粘结剂将索环接合在软管的外周面上,然后将支撑构件嵌合在索环嵌合上并用粘结剂粘结。
然而,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粘结剂和索环,因而造价升高,并且,每当车辆发生振动等,载荷便会作用在软管上的安装有支撑构件的部位,因而,软质的软管容易被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用支撑构件将与软管连接的硬质的接头固定在车身上而避免载荷直接作用于软管的软管连接结构。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管连接结构,该软管连接结构包括一个以上的软管、及与所述一个以上的软管的端部连接的由硬质材料构成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为圆筒形状,其外周面上设置有在轴向上相互隔开间隔的第1凸缘部和第2凸缘部,所述第1凸缘部和所述第2凸缘部各自在圆周方向上延伸并朝着径向外侧突出,在所述接头的径向外侧,安装有用于将该接头固定在车身上的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由两个半圆筒形构件构成为圆筒形状,并嵌合在所述接头的外周面上的所述第1凸缘部与所述第2凸缘部之间形成的环形槽内,所述两个半圆筒形构件彼此的圆周方向的一端由铰链相连,一方的所述半圆筒形构件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楔形突起,另一方的所述半圆筒形构件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与所述楔形突起嵌合的凹部,在所述第1凸缘部及所述第2凸缘部各自的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设置有朝着径向外侧突出的突片,在所述两个半圆筒形构件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朝着轴向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能嵌合于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突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软管连接结构的优点在于,通过用支撑构件将与软管连接的硬质的接头固定在车身上,能够避免载荷直接作用于软管。
具体而言,将两个半圆筒形构件嵌合到接头的外周面上的第1凸缘部与第2凸缘部之间形成的环形槽内,同时将楔形突起嵌入到凹部内,并使半圆筒形构件的突出部嵌合于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突片之间,则通过嵌入在凹部内的楔形突起,支撑构件被紧固在接头的外周面上。将如此安装在硬质的接头上的支撑构件固定在车身上,则在车身发生振动等时,载荷不会直接作用于柔质的软管上,从而能防止软管破损。
另外,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不需要以往使用的粘结剂和索环,只需将支撑构件以转动被制止的状态安装在接头的径向外侧即可,因而能抑制造价升高。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软管连接结构中,较佳为,在构成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两个半圆筒形构件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支撑构件固定在所述车身上的卡扣部。
基于该结构,利用卡扣部,能够容易地将被接头制止转动的支撑构件固定在车身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软管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051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材抛光机中的废水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三层无缝防跑绒通道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