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交换器的氦检漏嗅吸探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08612.7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5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赵玄;赵伟;余可;周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0 | 分类号: | G01M3/20;F16J15/06;F16J15/1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孙成林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交换器 检漏 探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的氦检漏嗅吸探头结构,它包括吸气接头、烧结块座、抽气接头、枪头套筒、密封环、漏孔接头、连接板、连接销钉、HALF接头、宝塔块、垫片、锁紧螺母、小垫片、紧定块、管板、压紧螺母、焊缝管板、气管、快速插头、吸枪头、烧结块、O型密封圈、传热管、内密封圈、标准漏孔、塑料连接管、细钢丝筒、螺钉和温度探头;所述的管板上部安装有焊缝管板,管板的一侧安装有传热管、传热管固定在HALF接头上,HALF接头与漏孔接头连接,HALF接头与漏孔接头之间设置有内密封圈,漏孔接头上设置有标准漏孔。其优点是:检验灵敏度提高;增加双重密封,增强吸枪的密封性,提高灵敏度;针头式设计提高泄漏孔的定位精度,确定提高检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泄漏检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的氦检漏嗅吸探头结构。
背景技术
在裂变核电站存在中大量的热交换器,有余热排出热交换器,蒸汽发生器,冷凝器,这些压力容器根据功能的不同,包含不同数量和尺寸的传热管。这些热交换器接入系统后进入服役周期,在服役寿期,传热管内部在高温和高压的流体环境下运行,甚至有高辐射的环境,会产生泄漏等损伤性缺陷,这些贯穿性缺陷会严重影响换热器的性能,降低其功能,如果发生在一回路或者高放射性系统的热交换器内,会将有放射性的冷却剂泄漏到其他系统或环路,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严重的核安全事故。
一般换热器的传热管包覆的是液体,容许的泄漏是要满足最低的截止漏率,是保证液体成分的分子不通过泄漏孔,所以要求了较高的泄漏精度,甚至要达到10-9Pam3/s的泄漏要求,氦检漏系统在真空法下是可以达到10-9Pam3/s的要求,如检验对象是较大容器的换热器,容器达到50L以上,抽真空是难以达到10-2Pa的,如果真空度达不到10-2Pa,系统的检验灵敏度是无法达到10-9Pam3/s。在其他的现场工程环境下,一般的容器是满足不了高真空的要求的。只能采取另外一种氦检漏方法,嗅吸探头检验法,简称吸枪法,一般的吸枪法只能达到10-6Pam3/s的,是无法达到10-9Pam3/s的。吸枪法实施的条件制约了它的灵敏度,因吸枪法吸枪接口的入口压力是1pis左右,是无法达到高真空度的。
根据以往文献和经验,如果提高吸枪口的真空度,内部结构优化下,是可以达到10-9Pam3/s的高灵敏度的。目前主流的吸枪是采用不锈钢的,连接一定长度的软管,内部结构复杂,使用多次,会产生堵塞,灵敏度降低等问题,因结构复杂,存在后期维护困难的问题,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的氦检漏嗅吸探头结构,它能够提高灵敏度,增加可维修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热交换器的氦检漏嗅吸探头结构,它包括吸气接头、烧结块座、抽气接头、枪头套筒、密封环、漏孔接头、连接板、连接销钉、HALF接头、宝塔块、垫片、锁紧螺母、小垫片、紧定块、管板、压紧螺母、焊缝管板、气管、快速插头、吸枪头、烧结块、O型密封圈、传热管、内密封圈、标准漏孔、塑料连接管、细钢丝筒、螺钉和温度探头;所述的管板上部安装有焊缝管板,管板的一侧安装有传热管、传热管固定在HALF接头上,HALF接头与漏孔接头连接,HALF接头与漏孔接头之间设置有内密封圈,漏孔接头上设置有标准漏孔。
所述的传热管穿过管板,压紧螺母将传热管固定在管板上。
所述的传热管穿过密封环和连接板,密封环和连接板位于管板下方,传热管连接有枪头套筒。
所述的枪头套筒通过锁紧螺母与吸气接头连接。
所述的吸气接头与细钢丝筒连接,细钢丝筒与抽气接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086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