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10517.0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06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郭勇;王亚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森林火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6;A01G31/02;B44C5/06;C02F1/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智汇聚晨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09 | 代理人: | 陈钦祥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 盆景 栽培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盆景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包括内盆以及用于存放灌溉水体的外盆,其中,内盆放置在外盆的内腔内,内盆的底部边缘或底部中间设置有若干个进水孔,内盆的内腔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过滤材料层、缓冲材料层以及种植材料层,外盆的内壁设有水位线,水位线的高度与过滤材料层的顶部高度位于同一水平面,缓冲材料层为吸水材料。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内外盆结构并分层设置功能性各不相同的材料层,便于用户掌握施水时机以及把控施水量,灌溉水体经过杂质过滤再盆景作物吸收利用,有利于盆景作物在合适水分以及洁净的环境下生长,延长盆景作物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盆景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盆景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的自然景观艺术品,一直以来颇受人们喜爱。目前,盆景的种类有多种,主流的类型包括传统盆景栽培装置以及无土栽培装置等,然而,目前主流的类型均存在以下缺陷:
1、传统盆景栽培装置制作盆景作物工艺相对简单,在确定作物形状后固定并进行细节化布局即可,但打理者无法得知盆景内部土壤水分情况,不能根据盆景作物的特性施水,容易使作物干涸枯死或过湿烂根。
2、无土栽培装置成本较低,主要是在装置内充填陶粒、塑料粒或水晶泥等基质并添加营养液即可,但这种栽培方式只适用于水生植物和部分耐水植物,并且需要定期更换营养液,否则也会出现烂根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克服上述现有主流盆景栽培装置的一个或多个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包括内盆以及用于存放灌溉水体的外盆,其中,内盆放置在外盆的内腔内,内盆的底部边缘或底部中间设置有若干个进水孔,内盆的内腔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过滤材料层、缓冲材料层以及种植材料层,外盆的内壁设有水位线,水位线的高度与过滤材料层的顶部高度位于同一水平面,缓冲材料层为吸水材料。
进一步的,过滤材料层的顶部与所述外盆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过滤材料层为轻石、火山石或石英球。
进一步的,缓冲材料层为水苔或生物海绵。
进一步的,种植材料层为赤玉土或桐生砂。
进一步的,内盆的底部外侧安装有输水泵,内盆的侧壁设有输水通道,输水通道的底端与输水泵的出水端连通,输水通道的顶端接有导水组件,导水组件自输水通道的顶端向内盆顶部边缘延伸,使经由输水通道输出的所述灌溉水体返回外盆的内腔。
进一步的,内盆的顶部边缘开设有用于与导水组件交接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的下侧形成有向内盆内腔方向凹陷的回水槽。
进一步的,出水孔的顶端设有沿四侧凸起的遮盖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置内外盆结构并分层设置功能性各不相同的材料层,便于用户掌握施水时机以及把控施水量,并且灌溉水体经过杂质过滤后再盆景作物吸收利用,有利于盆景作物在合适水分以及洁净的环境下生长,延长盆景作物寿命。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一中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实施例二中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实施例三中自渗透型盆景栽培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实施例三内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5:实施例三内盆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森林火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森林火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105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水盆景种植内盆及流水盆景结构
- 下一篇:一种金属配件生产用的铝热焊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