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格式餐盒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11743.0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06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钦 |
主分类号: | B65D25/04 | 分类号: | B65D25/04;B65D6/34;B65D25/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赖开慧 |
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海***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格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餐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格式餐盒,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纸餐盒的支撑性差,造成外带打包易变形而产生泄漏的问题,包括盒体和盒盖,盒体包括底壁以及由底壁的周沿向上延伸设置的下侧壁,底壁与下侧壁形成一开口向上的下容腔,盒盖包括顶壁以及由顶壁的周沿向下延伸设置的上侧壁,顶壁与上侧壁形成一开口向下的上容腔,其余各边的下侧壁向外延伸设置有下端沿,其余各边的上侧壁向外延伸设置有上端沿,下容腔内沿横向方向或者纵向方向贯通设有至少一条将下容腔分隔开的第一肋条,上容腔内与第一肋条相对应处设有第二肋条,当盒盖盖合于盒体上时,第二肋条抵靠在第一肋条上,且上端沿抵靠在下端沿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餐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格式餐盒。
背景技术
以往大量使用的聚苯乙烯和塑胶材质制成的餐盒,其废弃后不腐烂,燃烧后产生有害气体,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明令禁止使用这类材质的餐盒,为此,该行业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纸餐盒替代聚苯乙烯和塑胶材质制成的餐盒。纸餐盒由单盆式结构,陆续发展成具有不同菜肴分隔容装的分隔式纸餐盒。
常见的多格式餐盒具有多种形态,如中国专利申请号:99214424.8公开的多格式餐盒,其包括有一主盒体与至少二个副盒体;主盒体包括一底片,底片周缘分别延伸形成有可向上弯折的侧片,形成容置部,主盒体后方的侧片一端延伸有一凸出容置部的黏合片,可供黏设副盒体,后侧片与黏合片顶缘一体延伸有一等宽的盖片,盖片的宽度等于主、副盒体黏合后的宽度;副盒体包括一底片,底片周缘分别一体形成有可向上弯折的侧片,副盒体对应主盒体的侧片外缘一体连接有一补强片,补强片可弯折黏合于主盒体的侧片的内侧面。由于主、副盒体分隔片的对折部分设于对应纸材的边缘,因此模具的抽拉杆即对应设于边缘处,这样,可简化抽拉杆的制造难度,同时减少在弯折抽拉过程中的不良品,可大大降低餐盒的制造成本,再者由于主、副盒体周缘设有补强片及连接片,可增强多格式纸餐盒的结构强度;但是,该种餐盒在成型时通常需要于模具内对应位置设计一抽拉杆,用以当模具压合餐盒时,可将折叠部向盒体内抽拉弯折,其模具的设计较为复杂,并且现有的多格式餐盒的生产成型设备最多容许八个固定点(折痕相交的点),因此,在主盒体已经占据8个固定点的情况下,很难不需要副盒体来组合。
为此,参考图1,本申请人曾创造处了一种多格式纸餐盒,包括盒盖10和盒体20,盒盖10和盒体20是用一张成型纸折叠而成的,通过盒体20内设置肋条30,肋条30包括横向肋条31和纵向肋条32,横向肋条31和纵向肋条32相交固定为一体,并卡扣在盒体20中,从而将盒体20内空间分割成多个储料槽用于盛装不同种类食物;但是,肋条30与盒体20的底面未形成连接状态,在盛装单个储料槽内带有汤汁的食物时,容易造成渗漏的问题;因此在申请人的进一步改进后,参考图2与图3,通过在盒体21的底面上与横向肋条31和纵向肋条32的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长条槽1,并且盒体20的侧壁21上与横向肋条31和纵向肋条32相接触处各延伸穿空有立孔槽2,同时纵向肋条32上与横向肋条31相接触处同样设置立孔槽2,此时横向肋条31和纵向肋条32罩设于长条槽1和立孔槽2处,该肋条30两侧相对应长条槽1处设置固定片3,对应立孔槽2处设置连接片4,通过固定片3和连接片4分别与盒体20底面和侧壁21粘贴固定,从而固定肋条30,并且防止通过肋条30割成多个储料槽相互泄漏;但是,由于格条上设置的连接片作用使得格条的高度尺寸通常小于盒体侧壁的高度尺寸,并且盒盖具有一定的容腔,使得盒盖顶壁与格条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隔,当餐盒盛中的多格腔室内盛放较多的饭菜时,在运送中产生的晃动使得汤汁溢入其他格腔室中,并且由于餐盒为纸质餐盒,在多个餐盒叠放中,盒盖容易被压塌陷,造成盒体与盒盖的盖合性差,造成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格式餐盒,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纸餐盒的支撑性差,造成外带打包易变形而产生泄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钦,未经刘文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117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