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闪发器及应用该闪发器的补气增焓热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12382.1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19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许兵兵;史长奎;辛伟;董帅;谭茂鑫;韩贝贝;岳舜尧;刘旭康;陈强;王元青;李雪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朗进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F25B3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苏政浩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闪发器 应用 补气 增焓热泵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双向闪发器及应用该闪发器的补气增焓热泵系统,包括筒体、补气出口管、溢流隔板、进、出液管,所述进、出液管从筒体的侧壁伸出,下方延伸至筒体的底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冷媒初步气液分离的抑流装置,所述抑流装置设置在进、出液管位于筒体底部一端管口的上方;还包括用于冷媒进一步气液分离的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设置在补气出口管与进、出液管之间。本实用新型冷媒可以从闪发器的进口管流入,从出口管流出,也可以从出口管流入,从进口管流出,都可以实现闪发器的气液分离作用和闪发功能。通过设置抑流装置、气液分离装置,提高了气液分离效率,有效提高了从补气出口管流出的冷媒干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闪发器,特别涉及一种双向闪发器及应用该闪发器的补气增焓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补气增焓技术作为低温热泵的关键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利于机组在低温下运行,有利于提高制热量,有利于提高机组能效比。典型的补气增焓制冷系统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经济器的补气增焓系统,另一种为使用闪发器的补气增焓系统。
在使用闪发器的补气增焓系统中,高压的冷媒经过第一级节流后,经闪发器进口管流入闪发器,冷媒在闪发器内闪发,并进行气液分离,气态冷媒经闪发器上部的补气出口管流回至压缩机的补气口,液态冷媒经闪发器出口管流出至第二级节流膨胀阀,经节流后流入蒸发器,然后再流回至压机吸气口,补气和吸气经压缩机压缩后形成高压气态冷媒,其后流入冷凝器,形成一个完整的补气增焓制冷系统完整循环。
目前空调系统闪发器一般有三个接口,上部接口为与压机补气口连接的补气出口管,第二个的接口为连接第一级节流膨胀阀的进口管,第三个接口为连接第二级节流膨胀阀的出口管。高压冷媒经第一级节流后经进口管流入闪发器,闪发后,气态冷媒从上部补气出口管流回压机补气后,液态冷媒从液态出口管出闪发器至第二级节流膨胀阀,进而形成一个带闪发器的补气增焓热泵系统。
目前的补气增焓热泵系统,只能制热时补气,制冷时无法利用闪发器进行补气,所以制冷时并不能利用同一个闪发器进行补气,进而无法提高制冷时机组的能力和能效;或者只能在制冷运行时实现补气,不能再制热运行时实现补气,一旦制作完成后,无法实现制冷和制热都利用闪发器进行补气。少数实现制冷制热都进行补气的机组,需要加装大量的单向阀或电磁阀以及复杂的管路系统,控制复杂,可靠性低。
如在先申请的申请号为200910012367.4、名称为双向补气热泵系统的高效闪发器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公开了:闪发器包括罐体、进液管和出液管,其特征在于:其进液管和出液管对称装设在罐体中部的两侧面上,它的结构由进液管和出液管、圆弧底的折流板的折流板组件和出气管组成,在罐体的左侧面上装设直角式的进液管,直角式的进液管的水平管端伸露罐外,处于罐内的进液管的垂直管端朝向罐底;与直角式的进液管相对称地在罐体的右侧面上装设直角式的出液管,直角式的出液管的水平管端伸露罐外,处于罐内的出液管的垂直管端朝向罐底;在罐内两垂直管端之间的罐内底面居中处装设有圆弧底的折流板的单板式折流板组件,于罐体上部的顶拱形封帽顶部中央装设出气管,出气管的底端插入罐体内,出气管的顶端伸露罐外。该专利申请主要存在气液分离效率低、低频运行时供液慢、冷媒杂质易阻塞膨胀阀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制冷制热时均能实现补气增焓功能的双向闪发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该闪发器的补气增焓热泵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向闪发器,包括筒体、设置在所述筒体顶部的补气出口管、设置在筒体底部将筒体下方分隔为两个开口空间的溢流隔板、在两个开口空间内对称布置的进、出液管,所述进、出液管从筒体的侧壁伸出,下方延伸至筒体的底部,还包括用于冷媒初步气液分离的抑流装置,所述抑流装置设置在进、出液管位于筒体底部一端管口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朗进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朗进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123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抱箍加工模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磷酸法活性炭生产中木屑的均匀筛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