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磷酸法活性炭生产中木屑的均匀筛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12387.4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96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斌;王亮才;章一蒙;张书;周建明;马欢欢;陈登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吉安龙净炭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22 | 分类号: | B07B1/22;B07B1/46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磷酸 活性炭 生产 木屑 均匀 筛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一种用于磷酸法活性炭生产中木屑的均匀筛分装置,其结构包括回转筛装置本体,进料口、电机、转轴、第三出料口;其中转轴安装于回转筛装置本体的中轴线上,电机设于回转筛装置本体的前端并与转轴的一端连接,进料口设于电机的上方并接入回转筛装置本体的前端;第三出料口设于回转筛装置本体的后端;转轴外侧分别设有圆筒形的第一回转筛和第二回转筛,第一回转筛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第二回转筛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料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实施,有效提高木屑筛分装置的均匀性以及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劳动力消耗;提高活性炭质量,降低磷酸消耗,实现良好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用于磷酸法活性炭生产中木屑的均匀筛分装置,属于活性炭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活性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孔隙结构,使其具有极强的吸附性能,同时化学及物理性能十分稳定,一般情况下不溶解于强酸或强碱,在酸、碱性环境中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吸附性能,所以活性炭是迄今为止,在许多领域(军工、气及水处理等)尚未发现有成熟替代品的优良吸附剂,广泛应用于军工、发酵、生物制药业、合成化工业、环保产业等的脱色精制、除味提纯等工序,采用活性炭净化处理工艺普遍存在效果好、作用快捷、操作简便、无副作用、价格低廉等优点。相对于物理法制备的活性炭,磷酸法制备的活性炭具有发达的中大孔,主要用于液相净化、提纯工艺。在磷酸法活性炭的生产工艺中,磷酸主要作为活化剂,促进浸润、脱水、水解、芳构化等过程,并与糖类分子发生交联作用。
在磷酸法活性炭的生产过程中,木屑的粒度与均匀性是决定活性炭质量及磷酸消耗量的关键指标,传统的木屑筛分过程仅简单通过人工将粒径较大的木屑筛除,现有生产线中多采用几次筛分工序进行,自动化程度较低,消耗大量人力及劳动时间;为了避免人力资源消耗带来的经济问题,部分企业精简流程,只实施一次筛分过程,然而筛选后木屑尺寸的均匀性依然很难得到保证,会造成活化料的颗粒大小不均匀、木屑干燥不均匀、磷酸浸渍不均匀、磷酸回收不彻底等各种问题,给企业生产同样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磷酸法活性炭生产工艺存在的上述缺陷,尤其针对尤其针对木屑处理筛选过程,提出一种用于磷酸法活性炭生产中木屑的均匀筛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用于磷酸法活性炭生产中木屑的均匀筛分装置,包括回转筛装置本体,进料口、电机、转轴、第三出料口;其中回转筛装置本体整体呈圆柱形,其中轴线与水平面呈5~10°锐角,转轴安装于回转筛装置本体的中轴线上,电机设于回转筛装置本体的前端并与转轴的一端连接,电机的转速为20~25r/min;进料口设于电机的上方并接入回转筛装置本体的前端,第三出料口(设于回转筛装置本体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外侧分别设有圆筒形的第一回转筛和第二回转筛,分别通过若干并列安装于转轴侧面的十字形支架固定;第一回转筛的筛网孔径尺寸为0.280~0.355mm,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第二回转筛的筛网孔径尺寸为1~2cm,底部设有第二出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实施,有效提高木屑筛分装置的均匀性及筛分效率;
2)有效提高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劳动力消耗;
3)提高活性炭质量,降低磷酸消耗,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磷酸法活性炭生产中木屑的均匀筛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回转筛装置本体,2是进料口,3是电机,4是转轴,5是第一回转筛,6是第二回转筛,7是十字形支架,8是第一出料口,9是第二出料口,10是第三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吉安龙净炭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林业大学;吉安龙净炭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123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