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秸秆焚烧烟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13026.1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01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申屠留芳;吴旋;刘涵;孙星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B01D53/62;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闫超良 |
地址: | 22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焚烧 烟气 净化 装置 | ||
1.一种秸秆焚烧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烟气催化还原组件(1),包括烟气催化管(11)和催化剂载体(12),所述的烟气催化管(11)一端部设置有烟气进口(111),所述的催化剂载体(12)设置在该烟气催化管(11)的内侧管壁且其上附着有用于催化含尘烟气中有害成分的催化剂;
旋风除尘器(2),包括依次气流连通的第一进风口(21)、一级旋风腔(22)、二级旋风腔(23)、旋风风管(24)和第一排风口(25),所述的烟气催化管(11)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进风口(21)相连通,所述的旋风风管(24)沿上下延伸且其下方设置第一灰斗(26),从所述第一进风口(21)进入的含尘烟气能在离心力作用下依次经所述的一级旋风腔(22)、所述的二级旋风腔(23)进入至所述的旋风风管(24)内,并且含尘烟气中的灰尘颗粒被所述的第一灰斗(26)收集;
布袋除尘器(3),包括自下而上依次气流连通的第二进风口(31)、除尘室(32)、多个除尘布袋(33)和第二排风口(34),所述的第二进风口(31)与所述的第一排风口(25)气流连通且二者连通的风道上设置有风机(42),所述的多个除尘布袋(33)设置在所述的除尘室(32)内,所述的除尘室(32)下方设置第二灰斗(35),所述的第二排风口(34)与外界相连通,从所述第二进风口(31)进入的含尘烟气能在气流升力作用下经所述的除尘室(32)进入至所述的多个除尘布袋(33)内,并且含尘烟气中的灰尘颗粒被所述的多个除尘布袋(33)和所述的第二灰斗(35)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焚烧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和风速传感器(41),所述的风速传感器(41)设置在所述第二排风口(34)至所述第二进风口(31)的风道上,所述的控制器与所述的风速传感器(41)信号连接、与所述的风机(42)控制连接,所述的控制器被配置成基于所述风速传感器(41)反馈的检测信号来调节所述的风机(42)风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焚烧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袋除尘器(3)包括上箱体(311)和下箱体(312),所述的上箱体(311)通过铰链(313)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的下箱体(312)上,所述的第二排风口(34)设置在所述的上箱体(311)上,所述的上箱体(311)内设置有净风室(36),所述的除尘室(32)设置在所述的下箱体(312)内,所述的下箱体(312)上设置有带有气孔的花板(314),所述的花板(314)介于所述的除尘室(32)与所述的净风室(3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秸秆焚烧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除尘布袋(33)上端部连接在所述的花板(3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秸秆焚烧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尘布袋(33)包括外尘袋(331)和内尘袋(332),所述的内尘袋(332)套设在所述的外尘袋(331)内侧,所述的内尘袋(332)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的外尘袋(331)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焚烧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旋风腔(23)环绕设置在所述旋风风管(24)的外周侧,所述的一级旋风腔(22)环绕设置在所述二级旋风腔(23)的外周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焚烧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催化管(11)沿上下延伸且其下端部设置所述的烟气进口(111)、上端部与所述一级旋风腔(22)腔壁在两者相切部位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焚烧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42)设置在毗邻所述的第一排风口(25)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焚烧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载体(12)包括催化剂包或催化剂球或催化剂盒或催化剂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焚烧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包括氮氧化物催化剂和一氧化碳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洋大学,未经江苏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1302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均匀去除辊面水滴的刮刀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