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低流动阻力的空气冷却器用换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13143.8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31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强;陈焕倬;武震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太铜高效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12 | 分类号: | F28F1/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王凯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流动 阻力 空气冷却 器用 热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降低流动阻力的空气冷却器用换热管,包括基管及基管上凸起的翅片;相邻翅片间构成沟槽状的用于换热的槽道;槽道中的两个侧壁为光滑的翅片表面;在相邻翅片之间的换热表面上包括多个凹坑以形成粗糙的换热表面;凹坑沿槽道延伸方向布置;凹坑包括多个单元面相互拼接而成的多棱底面。雷诺数较低的情况下,基管表面的粗糙表面可以促使流体边界层转捩,尽快从层流边界层发展成湍流边界层,有利于提高蒸发冷却器的换热系数;雷诺数较大情况下,湍流边界层内的流体小微团充分与主流进行质量与动量交换,因而边界层内的流体获得足够动量克服逆压力梯度,使得边界层分离位置沿壁面向下游延伸,造成尾流负压区宽度减小,前后压力差减小,减小阻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冷却器的换热管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冷却/冷凝换热器,特别是一种降低流动阻力的空气冷却器用换热管。
背景技术
空气冷却/冷凝器具有省水,与环境友好,经济性好等多项优点。长期以来获得各行各业的重视,尤其是现在,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水的循环使用越来越普遍,因此,利用空冷器通过空气冷却循环水的技术得到长足进步。
机械式空气冷却器顶部设置有风机,在风机的抽吸下,周围的空气能够通过空冷器底部的百叶窗进入空气冷却器,并掠过换热管束,再从顶部排出。于是,换热管内的热流体将热量传递给空气,最后从顶部排出,管内的热流体达到冷却/冷凝的效果。
由于换热管外侧空气的换热系数较低,为了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有些空冷器采用翅片换热管。翅片换热管可以增加管外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但是也会增加流动阻力,增加了能耗,空冷却器顶部的风机为轴流式风机,可以满足大风量的要求,但是所能提供的压头有限,因而限制了换热管的管排数,进而影响换热面积。另外,风阻的增大,因此大大提高了风机的能耗。
为了降低流动阻力,许多空冷器采用椭圆换热管。如中国专利CN208620885中公开了空冷器所使用的椭圆换热管的几何尺寸以及制造方法。根据流体力学理论,流动阻力有两种:摩擦阻力与压差阻力。流线型外形的椭圆管在高雷诺数下可以推迟边界层的分离、脱体,缩小涡旋尾迹的宽度,而减小了椭圆管前后的压差阻力。在低雷诺数下,虽然流线型外形的椭圆管不易出现边界层脱离而导致压差阻力现象,但是椭圆换热管有时会出现阻力大于圆管的现象,其原因是低雷诺数下的流动阻力主要来自固体表面的摩擦阻力,而流线型外形的椭圆管的湿周面积大于圆管,所以椭圆管的阻力要大于圆管。此外。椭圆管表面的边界层为层流边界层,换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流动阻力的空气冷却器用换热管,解决了翅片换热管表面的压差阻力问题,从而进一步地解决了平滑表面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体式翅片的空气冷却器用换热管,在范围宽广的雷诺数范围内,其既可以减小流动阻力,同时还可提高换热系数的换热管。
当翅片换热管上翅片之间的换热表面采用凹坑形式的粗糙表面时,不仅翅片换热管迎面和背面的压差阻力得到降低,而且翅片换热管换热表面的换热效果也得以提高。
具体的,空气冷却器用换热管包括基管,基管的回转表面即为换热表面。在换热表面上形成凸起的翅片,在本领域中翅片的布置方式有多种:沿管长方向凸起的、沿回转方向凸起的、沿回转方向螺旋布置的等等。只要基于翅片间粗糙表面而达到的减少压差阻力及提高换热效果,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保护范围。
基管上凸起的翅片的高度大于1.0mm,该尺寸时的换热效果比较理想。一般,翅片包括:作为换热管回转轮廓的外表面,外表面上包括螺旋向的槽以形成换热管螺旋状的回转轮廓面。
在相邻翅片间构成沟槽状的用于换热的槽道,槽道的两个侧壁为光滑的翅片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太铜高效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太铜高效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131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光缆用穿洞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晶棒自动激光刻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