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烧室辐射能蒸汽二次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16677.6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41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见金节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G1/16 | 分类号: | F22G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曹玉清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室 辐射能 蒸汽 二次 加热 装置 | ||
1.燃烧室辐射能蒸汽二次加热装置,包括燃烧室外箱体(1)和两个燃气辐射管主体(3),该燃烧室外箱体(1)正面的右侧设有密封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外箱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底座(4),所述底座(4)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401),所述底座(4)的内腔开设有蒸汽输送通道(8),所述蒸汽输送通道(8)的右端贯通至底座(4)顶部的中央位置处,所述蒸汽输送通道(8)的左端连接有蒸汽输送管(5),所述底座(4)的顶部贴合有滑动底盘(2),所述滑动底盘(2)底部的四角均固定有滚轮(7),所述滑动底盘(2)通过滚轮(7)滑动连接在底座(4)的滑槽(401)中,所述滑动底盘(2)的顶部焊接有内燃烧室(201),所述内燃烧室(201)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开口,该开口的内部沿环形胶合固定连接有密封垫片,且每个开口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开槽(208),所述燃气辐射管主体(3)从左往右插接在内燃烧室(201)左侧的开口中,且燃气辐射管主体(3)的外壁与开口中的密封垫片紧密贴合,且燃气辐射管主体(3)的右侧进入至内燃烧室(201)的内腔,所述内燃烧室(201)内腔的顶部均匀开设有蒸汽出汽口(13),多个所述蒸汽出汽口(13)的顶部连通于一块集气块(1301),且该集气块(130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集气块(1301)的顶部连通有蒸汽排出管(12),所述滑动底盘(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205),所述固定盘(205)的底部且与蒸汽输送通道(8)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底盘进汽口(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辐射能蒸汽二次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辐射管主体(3)左侧的顶部设有燃气进气口(301),所述燃气进气口(301)的左端通过螺纹连接筒(16)连接有燃气管,所述燃气辐射管主体(3)左侧的底部设有空气进气口(302),所述空气进气口(302)的左端通过螺纹连接筒(16)连接有氧气进气管,所述燃气辐射管主体(3)的右侧设有W形状的辐射发热管(303),所述辐射发热管(30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根插杆(304),所述空气进气口(302)的底部还设有烟气出口(9),所述烟气出口(9)通过螺纹连接筒(16)连接有导流管(10),两个燃气辐射管主体(3)上的导流管(10)的左端均延伸出燃烧室外箱体(1)的左侧并连通有一根集气管(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辐射能蒸汽二次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排出管(12)的左端通过螺纹对接筒连接有蒸汽转运管(14),所述蒸汽转运管(14)的左端延伸至燃烧室外箱体(1)外部的左侧,所述蒸汽转运管(14)且位于燃烧室外箱体(1)外侧的管体上套接有烟气收集管(6),所述烟气收集管(6)右侧的底部与集气管(11)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烟气收集管(6)的内腔与蒸汽转运管(14)的表面留有导热腔(601),所述蒸汽转运管(14)顶部的左侧连通有排烟管(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辐射能蒸汽二次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辐射管主体(3)顶部的中央和底部中央均开设有凹槽(305);所述开槽(208)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顶针组件(17),所述顶针组件(17)包括有外杆(1701)和内杆(1702),所述内杆(1702)滑动连接在外杆(1701)的内部,所述内杆(1702)的杆体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703),所述外杆(1701)和内杆(1702)的表面套设有一弹簧(1704),所述弹簧(1704)的一端固定在限位块(1703)上,所述弹簧(1704)的另一端与外杆(1701)远离内杆(1702)的一端均固定在开槽(208)内部,所述内杆(1702)远离外杆(1701)的一端卡合在凹槽(305)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辐射能蒸汽二次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烧室(201)内腔的右侧且与每个插杆(304)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插槽(202),所述插槽(202)的内壁上沿环形固定有阻尼橡胶垫片(203),所述插杆(304)远离辐射发热管(303)的一端插接在插槽(202)的内部并与阻尼橡胶垫片(203)紧密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见金节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见金节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1667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Q235模板表面磷酸镁水泥防腐涂层的制备设备
- 下一篇:儿童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