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编织管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17498.4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5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树堂;赵增虎;蔡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菲时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3/18 | 分类号: | F16L33/18;F16L33/3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3 | 代理人: | 高正航 |
地址: | 317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织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编织管总成,属于管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编织管总成的接头连接处在低温环境中容易发生液体泄漏等问题。本编织管总成,包括编织管本体、左接头和右接头,编织管本体包括内管,左接头包括插入到内管中的左连接杆,右接头包括插入到内管中的右连接杆,左连接杆的外侧面上和右连接杆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凸出的凸环,内管的内侧面上具有与凸环对应设置的凹槽,凸环嵌入到对应的凹槽内,凸环的外侧面上开设有呈环形的固定槽,固定槽内固定有由EPDM橡胶制成的密封圈,密封圈的外侧面抵靠在凹槽的底面上并形成密封。本编织管总成中左接头与内管的连接处以及右接头与内管的连接处在低温环境中均不易发生液体的泄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编织管总成。
背景技术
在给排水工程中,需要通过管路对水进行输送,管路由各种管子连接而成,管子根据材料质地的不同可分为硬管和软管。编织管是软管的一种,在需要柔性连接的管路中被广泛使用。编织管包括内管,内管的外侧设置有不锈钢编织层或者尼龙编织层,用于保护内管。编织管在进入消费市场之前会在工厂中进行组装,形成编织管总成,编织管总成包括编织管本体以及固定在编织管本体两端的接头。
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了一种不锈钢编织管[申请号:CN 201020284271.1;公布号:CN201757232 U],由垫圈、内管、螺帽、芯子、编织层、钢套组合而成。螺帽一端的内孔中设有挡肩,芯子包括连成一体的端部和位于端部下面的连接杆,端部与连接杆之间有卡扣,连接杆的外表面有倒齿形结构。螺帽套装在芯子上,卡扣与挡肩形成卡接。芯子端部装有垫圈,芯子的连接杆与内管紧密套接,内管外包覆有编织层,芯子与内管连接处的编织层外面紧固有钢套,钢套、芯子、内管冲压紧密连接。
在钢套、芯子和内管冲压紧密连接后,内管在芯子连接杆上的倒齿形结构处会形成与之对应的齿形结构,从而产生防脱作用,使芯子与内管紧密固定。一般内管由柔性高分子材料制成,如橡胶、PVC、PEX等,内管冲压变形后会紧密贴靠在芯子的外侧面上,从而产生密封效果,因此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内管本身产生的密封作用来避免内管与芯子连接处发生漏水。但是一些高分子材料,如PVC材料,在低温环境如北方冬季时会硬化,导致其密封性能下降,因此在低温环境中因为内管本身密封性能的下降,内管与芯子的连接处很容易发生漏水,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财产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编织管总成,解决了现有的编织管总成的接头连接处在低温环境中容易发生液体泄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编织管总成,包括编织管本体、左接头和右接头,所述左接头固定在编织管本体的左端,所述右接头固定在编织管本体的右端,所述编织管本体包括内管以及设置在内管外侧面上的编织层,所述左接头包括插入到内管中的左连接杆和位于内管外的左卡扣部,所述右接头包括插入到内管中的右连接杆和位于内管外的右卡扣部,所述左连接杆的外侧面和右连接杆的外侧面均与内管的内侧面贴靠,所述左连接杆的外侧面上和右连接杆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锯齿,所述内管的内侧面上具有与锯齿对应设置的定位槽,所述锯齿嵌入到对应的定位槽内,所述左卡扣部上套装有左螺帽和左密封垫圈,所述右卡扣部上套装有右螺帽和右密封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杆的外侧面上和右连接杆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凸出的凸环,所述内管的内侧面上具有与凸环对应设置的凹槽,所述凸环嵌入到对应的凹槽内,所述凸环的外侧面上开设有呈环形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固定有由EPDM橡胶制成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侧面抵靠在凹槽的底面上并形成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菲时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菲时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174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