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18049.1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4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东;于福成;杨聪;赵立志;王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4 | 分类号: | H01M50/204;H01M50/209;H01M50/249;H01M50/258;H01M50/242;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67;B60R16/02;B60K1/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张会强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结构,其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相互扣合形成有收容腔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总成,于收容腔内收容有BDU及多个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经束紧件束缚于一起的多个电池芯体,各电池模组上的高压接口和低压采集接口均位于同一侧,且于低压采集接口、高压接口和BDU上对应连接有线束或铜排,线束和铜排均布置于壳体的同一侧,且线束的走向沿收容腔的高度方向错落布置,铜排沿收容腔的高度方向上具有至少一处弯折而呈起伏状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包结构可缩短线束长度及铜排的连接长度,从而可降低生产成本及漏电短路的风险,同时还可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续航能力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点。新能源车辆的动力源——电池的发展对于新能源车辆的推广至关重要,动力电池通常设置在电池包内,通过电池包安装固定在汽车的车身上。在动力电池包的结构方面,壳体结构稳定可靠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提供一定的机械冲击、振动、挤压碰撞、耐久、防尘防水、耐腐蚀等方面的防护性能。一旦结构失效将会导致高压触电危险,危及乘员生命安全。功能方面,电能输出与存储的稳定,电池状态监控也是十分关键的。电池的电压、压差、温度、温差等方面直接影响电池包功能安全。
但是目前多数的动力电池包内线束走向凌乱,电气元件布置不够合理,很容易导致漏电短路,从而影响使用寿命。另外,在电池包的防护上,现有技术中的结构亦存在不合理,使得电池包容易遭受机械损坏,比如冲击、碰撞、挤压、振动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包结构,以可使得线束布置整齐美观,且可缩短线束及铜排的连接长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动力电池包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形成有收容腔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总成,于所述收容腔内收容有BDU及多个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经束紧件束缚于一起的多个电池芯体,各所述电池模组上的高压接口和低压采集接口均位于同一侧,且于所述低压采集接口、所述高压接口和所述BDU上对应连接有线束或铜排,所述线束和所述铜排均布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且所述线束的走向沿所述收容腔的高度方向错落布置,所述铜排沿所述收容腔的高度方向上具有至少一处弯折而呈起伏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BDU包括分体的正极BDU和负极BDU,且所述正极BDU和所述负极BDU并排设置于具有所述高压接口的所述电池模组的同侧。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包括连接于所述低压采集接口上的低压线束,和连接于所述BDU上的高压线束,所述铜排包括与所述高压接口连接的高压铜排及与所述BDU连接的高压铜排。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总成包括用于承装所述电池模组的承托架,及与所述承托架和所述电池模组均连接的液冷件,所述液冷件位于所述承托架的下方,且于所述液冷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承托架连接的底护板。
进一步的,所述承托架包括由若干个边梁围构的框架,于所述框架内设有多个横梁及与各所述横梁交叉连接的纵梁,各所述电池模组并排固连于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上,且于所述纵梁和所述承托架边梁之间形成有容纳所述BDU及所述线束和所述铜排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的,于所述上壳体及所述下壳体总成上均设有用于构成二者连接的若干个第一固定点和第二固定点,且因所述第一固定点的连接,可构成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总成的等电位连接。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二固定点处设有支撑件,且于所述支撑件与所上壳体的连接处设有缓冲垫。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可螺接于所述承托架的底座,及可螺接于所述上壳体的安装座,和连接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安装座之间的支撑部,所述缓冲垫设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上壳体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180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架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核动力舰船用电力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