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砌体灰缝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26120.0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09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栋;瞿火祥;梁正宇;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20 | 分类号: | E04G2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砌体灰缝 控制 装置 | ||
一种砌体灰缝控制装置,由п形平面结构和п形立面结构在开口端垂直焊接成L形并在直角处共同焊接加强固定件构成。п形平面结构和п形立面结构的外侧面纵向各设有一条滚轮槽,每个滚轮槽内设置一个滚动轮,通过滚动轮平面结构上安装有平面抹灰板,п形立面结构上安装有侧面抹灰板。п形平面结构和п形立面结构内侧面对称的各设有若干用于在砌块上定位砌体灰缝控制装置的承托固定件。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砂浆充填和抹平连续完成。它既解决了砌块之间砂浆饱满度和均匀性差、砂浆流失浪费的问题,又解决了已有技术仍然离不开抹灰铲子对砂浆进行抹平的问题。使用本实用新型砌体灰缝控制装置施工效率更快,可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和现场文明施工力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砌墙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砌体灰缝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砌体砌筑时,一般均是使用抹灰铲子将砂浆涂抹在砌块水平面和侧垂直面上,然后将砌筑砌块相互粘接在涂抹的砂浆上。这种作业,经常会出现砂浆灰缝高低不一,砌块间砂浆充填不饱满,灰缝存在通隙、结构渗水;砌筑时,砌块边缘砂浆流失、浪费砂浆,抹灰速度慢、贻误施工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已知技术给出了一种‘砌体结构灰缝饱满度控制装置’。该装置虽然解决了上述大部分问题,但还是存在以下两个缺陷:一是仍然需用抹灰铲对充填砂浆进行找平;二是不能铺设两个砌块相互间垂直面的粘接砂浆,这两个问题造成抹灰速度相对还是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已知技术的弊端,给出一种能对砌块水平面和侧垂直面一起铺设砂浆,并可迅速抹平充填砂浆,既实现灰缝砂浆铺设高低一致、充填饱满、砌块边缘砂浆不流失的目的,又实现进一步提高工效之目的的砌体灰缝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能够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砌体灰缝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设有一个水平置浆框和垂直置浆框,所述水平置浆框由前边框和后边框通过左侧上端面共同连接左边框形成一个п形平面结构,所述垂直置浆框由前立框和后立框通过顶端共同连接上框形成一个п形立面结构,所述前边框和后边框的内侧面对称的各焊接若干承托固定件,所述前立框和后立框内侧面也对称的各焊接若干承托固定件,所述承托固定件顶端均与前立框、后立框、前立框和后立框的上边缘齐平,承托固定件的底端均等距缩进前立框、后立框、前立框和后立框下边缘构成砌块外包结构,所述п形平面结构和п形立面结构于两个结构开口端垂直焊接并在直角处共同焊接一个加强固定件构成一个L形的整体灰缝砂浆厚度控制结构。
本实用新型砌体灰缝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前边框、后边框、前立框、后立框的外侧面纵向各设有一条滚轮槽,所述前边框和后边框1的滚轮槽内各设置一个滚动轮,所述前边框和后边框通过各自的滚动轮共同连接一个平面抹灰板,所述前立框和后立框的滚轮槽内各设置一个滚动轮,所述前立框和后立框通过各自的滚动轮共同连接一个立面抹灰板。
本实用新型砌体灰缝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平面抹灰板上面设有一个水平推拉把手,所述立面抹灰板上面设有一个侧面推拉把手。
本实用新型砌体灰缝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平面抹灰板在п形平面结构上具有一个平面移动轨迹,所述立面抹灰板在п形立面结构上具有一个竖向移动轨迹。
本实用新型砌体灰缝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平面抹灰板和侧面抹灰板对灰缝砂浆厚度控制结构中的充填砂浆抹平。
本实用新型砌体灰缝控制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砌体灰缝控制装置由п形平面结构和п形立面结构在开口端垂直焊接成L形并在直角处共同焊接加强固定件构成。п形平面结构和п形立面结构的外侧面纵向各设有滚轮槽,每个滚轮槽内设置一个滚动轮,通过滚动轮平面结构上安装有平面抹灰板,п形立面结构上安装有侧面抹灰板。п形平面结构和п形立面结构内侧面对称的各设有若干用于将砌体灰缝控制装置定位在砌块上的承托固定件。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简便。它既解决了砌块之间砂浆饱满度和均匀性差、砂浆流失浪费的问题,又解决了已有技术仍然离不开抹灰铲子对充填砂浆进行抹平的问题。使用本实用新型砌体灰缝控制装置施工效率更快,可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和现场文明施工力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261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