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揉捻机中的揉捻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40905.3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3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黄孝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都华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3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揉捻机 中的 揉捻台 | ||
一种自动揉捻机中的揉捻台,包括揉捻台本体,揉捻台本体上设有揉捻槽,揉捻槽边缘设有多个连杆安装槽,多个连杆安装槽绕揉捻槽中心环形设置,揉捻槽与连杆安装槽相连通,揉捻槽的底板为凹形结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由边缘向中心凹陷设置;揉捻槽中部设有下料门。本实用新型利于将磨体外部的茶叶筐入至磨体内部,使磨体对茶叶进行有效地揉捻,避免茶叶分散在磨体外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揉捻机中的揉捻台。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制作茶叶的设备越来越智能化,例如自动揉捻机代替了人工揉捻,提高了揉捻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中国专利文献CN 110651855 A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茶叶加工系统”,该文献公开的自动揉捻机如图3所示,该揉捻机包括揉捻台52、盖体53(相当于下料门)、固定杆531、气压缸532、限位杆533、转动杆54、连接杆56、固定圈57、磨体58、压盖581、螺杆582、连接体583、伞齿轮盘584、第四调速电机585和变速电机59。变速电机59带动转动杆54转动,转动杆54带动连接杆56,连接杆56通过固定圈57推动磨体58转动,其中磨体58位于揉捻台52上方,揉捻台52上用于放置杀青处理后的茶叶,通过磨体58转动进行揉捻;其中磨体58为圆筒结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结构。
现有自动揉捻机的缺点在于揉捻台52设计存在缺陷,其原因在于:
1、揉捻台52的台面为平板结构,茶叶在揉捻台52上没有居中效果,这样磨体58转动时,茶叶不会聚集在磨体58内,而是分散在磨体58周围,起不到揉捻效果。
2、茶叶容易在转动杆54下方积累,到达不了磨体58揉捻范围内。
3、揉捻台52没有设置固定的入料通道,导致茶叶下落容易散落到底面。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揉捻机中的揉捻台,利于将磨体外部的茶叶筐入至磨体内部,使磨体对茶叶进行有效地揉捻,避免茶叶分散在磨体外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动揉捻机中的揉捻台,包括揉捻台本体,揉捻台本体上设有揉捻槽,揉捻槽边缘设有多个连杆安装槽,多个连杆安装槽绕揉捻槽中心环形设置,揉捻槽与连杆安装槽相连通,揉捻槽的底板为凹形结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由边缘向中心凹陷设置;揉捻槽中部设有下料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揉捻槽的底板高度低于连杆安装槽底板高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揉捻槽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弧形导料杆,多个第一弧形导料杆绕下料门环形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下料门上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弧形导料杆,多个第二弧形导料杆绕下料门中心环形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下料门上方用于设置磨体,第一弧形导料杆和第二弧形导料杆均朝磨体旋转的方向凸起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连杆安装槽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连杆安装槽侧壁高度高于另外两个连杆安装槽侧壁高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揉捻槽(1)底板凹陷角度为3°-6°。
本专利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磨体位于揉捻槽内,磨体下部为开口结构,磨体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茶叶会被筐入磨体内;揉捻槽的底板为凹形结构,更利于茶叶进入磨体内,磨体不断地旋转中,将更多地茶叶聚集在磨体内,从而对茶叶进行有效地揉捻,不易出现磨体外部茶叶无法进入磨体内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都华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宜都华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409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箍筋码放与吊装工具
- 下一篇:茶叶回潮系统中的风冷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