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折叠道闸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41283.6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65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鲍蕾;郑程予;吴华新;陈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宇维视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3/06 | 分类号: | E01F1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知帮办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82 | 代理人: | 王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登良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折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折叠道闸,包括固定框体、升降板和触发板,固定框体嵌设入地面,固定框体相对的两端中部设有支撑杆,支撑杆顶部转动连接主杆,主杆靠近固定框体一端转动连接传动杆一端;升降板置于主杆正下方,且升降板的延伸方向与主杆的延伸方向相同,升降板两端设有衔接板,传动杆另一端与衔接板转动连接,升降板两端底部设有滑槽;触发板一端转动连接固定框体远离支撑杆一端,触发板另一端设有圆棒,圆棒两端分别滑动插入升降板两端的滑槽内;主杆与固定框体持平时,传动杆拉动升降板抬起,触发板一端随升降板抬起,并与固定框体形成一定夹角。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折叠道闸,可以有效将人车分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折叠道闸。
背景技术
道闸又称挡车器,是专门用于道路上限制机动车行驶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设备,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目前大多数小区在实行人车分离模式,该种模式可以有效避免车辆撞人事件的发生。
但是,还是有部分住户穿越小区隔离的机动车道。住户在穿越道闸时,下落的主杆极易砸伤住户。并且过往的车辆因行走在专属道路,往往忽视了突然出现的用户,因此,还是会发生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折叠道闸,可以有效将人车分离。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双向折叠道闸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向折叠道闸,包括固定框体、升降板和触发板,所述固定框体嵌设入地面,所述固定框体相对的两端中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转动连接主杆,所述主杆靠近固定框体一端转动连接传动杆一端;所述升降板置于主杆正下方,且所述升降板的延伸方向与主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升降板两端设有衔接板,所述传动杆另一端与衔接板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板两端底部设有滑槽;所述触发板一端转动连接固定框体远离支撑杆一端,所述触发板另一端设有圆棒,所述圆棒两端分别滑动插入升降板两端的滑槽内;所述主杆与固定框体持平时,所述传动杆拉动升降板抬起,所述触发板一端随升降板抬起,并与所述固定框体形成一定夹角。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中部设有副杆,还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分别转动连接主杆和副杆,所述联动杆靠近传动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框体相对两端中部设有两片插板,所述升降板两端开设有两个缺口,所述插板插入缺口限位。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多根格栅杆,多根所述格栅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主杆和副杆,所述联动杆平行于格栅杆,且所述联动杆和格栅杆分别置于支撑杆两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动杆和联动杆为双数,且分别置于所述支撑杆两侧。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双向折叠道闸的有益效果是:固定框体嵌设入地面,固定框体相对的两端中部设有支撑杆,支撑杆顶部转动连接主杆,主杆靠近固定框体一端转动连接传动杆一端。升降板置于主杆正下方,且升降板的延伸方向与主杆的延伸方向相同,升降板两端设有衔接板,传动杆另一端与衔接板转动连接,升降板两端底部设有滑槽。触发板一端转动连接固定框体远离支撑杆一端,触发板另一端设有圆棒,圆棒两端分别滑动插入升降板两端的滑槽内。经设计主杆用于阻挡一端的力臂相对较长,而与传动杆连接的力臂相对较短。因此,当主杆与固定框体持平时,传动杆拉动升降板抬起,触发板一端随升降板抬起,并与固定框体形成一定夹角。住户由于其体重相对较小,无法压动触发板,进而主杆将不会抬起让住户正常通行。当汽车经过时,其重量相对较大,可以将触发法板下压,直至与固定框体持平。此时升降板下降,并通过传动杆将主杆拉起,使车辆的正常通行。最终实现人车分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向折叠道闸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向折叠道闸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宇维视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宇维视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412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