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衬砌边墙泄水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44773.1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1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卿伟宸;朱勇;郑杰元;刘鹏;张慧玲;郑伟;汪勇;邸成;周跃峰;张磊;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F16/02;E21F17/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芸芸 |
地址: | 61003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衬砌 泄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衬砌边墙泄水孔结构,其包括依次连通的围岩内钻孔、初期支护内钻孔和泄水管;围岩内钻孔一端位于围岩中,另一端位于围岩与初期支护的交界处;初期支护内钻孔与泄水管的一端连通,泄水管另一端用于与隧道侧沟连通;泄水管预埋于隧道的二次衬砌中。该泄水孔结构通过设置预埋于二次衬砌中的泄水管实现围岩地下水的引导,围岩中的地下水依次通过围岩内钻孔、初期支护内钻孔和泄水管流入到隧道侧沟中。施工时,先定位泄水管,再浇筑二次衬砌,使得在二次衬砌成型后,无需对二次衬砌结构进行钻孔,可以保证二次衬砌结构钢筋的完整性,避免影响二次衬砌结构的受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特别是一种隧道衬砌边墙泄水孔结构。
背景技术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时代,铁路、公路大力发展,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由于受地形条件影响,隧线比重大。一般隧道工程防排水设计采取防、排、堵、截相结合的原则,于隧道两侧边墙脚沿隧道线路方向呈间距布置边墙泄水孔,通过边墙泄水孔将隧道衬砌背后地下水排至隧道两侧的侧沟。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二次衬砌施工完成后,在二次衬砌上钻设泄水孔,但由于衬砌内布置有钢筋,因此,钻孔过程中,往往会破坏衬砌结构的受力钢筋,影响结构受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钻设泄水孔的过程中、容易导致二次衬砌结构钢筋被破坏的问题,提供一种隧道衬砌边墙泄水孔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隧道衬砌边墙泄水孔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围岩内钻孔、初期支护内钻孔和泄水管;
围岩内钻孔一端位于围岩中,另一端位于围岩与初期支护的交界处;
初期支护内钻孔与泄水管的一端连通,泄水管另一端用于与隧道侧沟连通;
所述泄水管预埋于隧道的二次衬砌中。该泄水孔结构通过设置预埋于二次衬砌中的泄水管实现围岩地下水的引导,围岩中的地下水依次通过围岩内钻孔、初期支护内钻孔和泄水管流入到隧道侧沟中。施工时,先定位泄水管,再浇筑二次衬砌,使得在二次衬砌成型后,无需对二次衬砌结构进行钻孔,可以保证二次衬砌结构钢筋的完整性,避免影响二次衬砌结构的受力。且通过设置围岩内钻孔,可以保证围岩内的地下水能够被顺利引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泄水管为PVC管。设置PVC管,成本低、重量轻,便于施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泄水管端部伸入所述围岩的距离不小于5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泄水管的直径不小于8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泄水管的直径不大于2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方案,隧道衬砌边墙泄水孔结构还包括定位钢筋,所述定位钢筋与所述泄水管相连,用于埋设于隧道二次衬砌结构中。通过设置定位钢筋,使得在浇筑二次衬砌结构时,泄水管的位置能够稳定。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隧道衬砌边墙泄水孔结构,无需对二次衬砌结构进行钻孔,可以保证二次衬砌结构钢筋的完整性,避免影响二次衬砌结构的受力。且通过设置围岩内钻孔,可以保证围岩内的地下水能够被顺利引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施工方法在步骤A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施工方法在步骤B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步骤B1完成时、或实施例2的步骤B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447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鲜缸高效率生态过滤系统
- 下一篇:载具提升接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