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双机器人协同工作的稳定杆感应淬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46162.0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4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茅建忠;钱璘程;张麟;顾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67 | 分类号: | C21D1/667;C21D1/42;C21D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7 | 代理人: | 刘卫宇 |
地址: | 2019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双机 协同 工作 稳定 感应 淬火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机器人协同工作的稳定杆感应淬火系统。该稳定杆感应淬火系统包括第一机器人、第二机器人、机器人控制器和淬火控制器;第一机器人的末端设有稳定杆夹持装置,第二机器人的末端设有淬火线圈组件,机器人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机器人和第二机器人的工作;淬火控制器与机器人控制器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杆夹持装置设有第一淬火液喷射器和第二淬火液喷射器,能够对先通过感应加热线圈的那个稳定杆拐角、以及稳定杆中部杆身上靠近稳定杆另一个拐角的一段杆身进行补充冷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这两个部位淬透性不够、强度低的问题,提高了稳定杆的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稳定杆的淬火技术。
背景技术
基于双机器人协同工作的稳定杆感应淬火系统主要包括第一机器人、第二机器人、机器人控制器和淬火控制器。其中,第一机器人的末端设有稳定杆夹持装置,第二机器人的末端设有淬火线圈组件。机器人控制器控制第一机器人和第二机器人协同工作,使稳定杆穿过淬火线圈组件,淬火控制器与机器人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淬火线圈组件的工作,以实现对稳定杆的感应加热以及喷淋淬火液。
现有的双机器人协同工作的稳定杆感应淬火系统虽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在提高产品淬火质量、简化产品结构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机器人协同工作的稳定杆感应淬火系统,其可提高稳定杆的淬火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双机器人协同工作的稳定杆感应淬火系统,包括第一机器人、第二机器人、机器人控制器和淬火控制器;第一机器人的末端设有稳定杆夹持装置,第二机器人的末端设有淬火线圈组件,机器人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机器人和第二机器人的工作;淬火控制器与机器人控制器通信连接;其特点在于,稳定杆夹持装置包括底座、一对第一夹爪、第一夹爪驱动机构、一对第二夹爪、第二夹爪驱动机构、第一淬火液喷射器和第二淬火液喷射器;第一夹爪驱动机构、第二夹爪驱动机构、第一淬火液喷射器和第二淬火液喷射器分别固定在底座上,第一夹爪驱动机构分别与一对第一夹爪相连,用于驱动一对第一夹爪张开和闭合,第二夹爪驱动机构分别与一对第二夹爪相连,用于驱动一对第二夹爪张开和闭合;第一淬火液喷射器用于将淬火液施加到稳定杆的其中一个拐角,第二淬火液喷射器用于将淬火液施加到稳定杆中部杆身上靠近稳定杆另一个拐角的一段杆身;淬火线圈组件包括感应加热线圈和淬火液喷淋套,淬火液喷淋套套设于感应加热线圈外,淬火液喷淋套的内壁与感应加热线圈的外壁相连;淬火液喷淋套的底部设有多个喷淋孔,多个喷淋孔位于感应加热线圈的底面的下方;淬火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夹爪驱动机构、第二夹爪驱动机构、感应加热线圈、淬火液喷淋套、第一淬火液喷射器和第二淬火液喷射器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稳定杆夹持装置设有第一淬火液喷射器和第二淬火液喷射器,能够对先通过感应加热线圈的那个稳定杆拐角、以及稳定杆中部杆身上靠近稳定杆另一个拐角的一段杆身进行补充冷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这两个部位淬透性不够、强度低的问题,提高了稳定杆的产品质量;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感应加热线圈与淬火液喷淋套连接在一起,不仅简化了结构,而且缩短了稳定杆各个部位从被加热到被喷淋淬火液之间的时间,提高了稳定杆的淬火质量;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简单、紧凑。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稳定杆感应淬火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4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稳定杆夹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主视示意图和仰视示意图。
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淬火线圈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和仰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A-A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461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罐体表面打磨设备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电机散热用冷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