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地压软岩巷道支护的钢棚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46768.4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8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泽进;赵耀宙;代金华;刘超;李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4 | 分类号: | E21D11/14;E21D11/18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冷锦超 |
地址: | 03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压 巷道 支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巷道安全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地压软岩巷道支护的钢棚;解决用于高地压软岩巷道的支护结构不稳定,易产生底鼓的问题;技术方案:钢棚顶的两个底端分别通过U型卡缆连接有钢棚腿,钢棚腿的底端固定连接垫铁,钢棚腿在巷道地坪连接处固定设置有U型钢挡块,U型钢底梁固定于巷道两侧的垫铁和U型钢挡块之间,构成一个U型钢棚支护整体;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稳定、安全可靠、底鼓控制效果好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井巷道安全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地压软岩巷道支护的钢棚。
背景技术
常规的拱形U型钢棚支护已广泛应用于围岩松软的巷道中,当地压较大时,巷道极易发生底鼓现象,使巷道净断面积缩小,影响巷道通风和运输,甚至会导致整个巷道报废。因此对于高地压软岩巷道合理支护以控制底鼓防止巷道变形是一个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工程中控制巷道底鼓的方法主要有巷道底板采用混凝土整浇和加设工字钢底梁,两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采用混凝土整浇时,利用混凝土强度控制巷道底鼓,控制地压能力较低,且随着巷道运输强度变化、地压变化和时间延长,混凝土强度会随之降低,导致底板开裂破坏,返修费用较高;加设工字钢底梁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混凝土整浇时强度的不足,但工字钢底梁与巷道两侧U型钢棚腿不易固定,对于地压较大时,巷道稳定性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高地压软岩巷道支护的结构稳定、底鼓控制效果好的钢棚。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地压软岩巷道支护的钢棚,包括钢棚顶、U型卡缆、钢棚腿、垫铁、U型钢挡块、U型钢底梁;所述钢棚顶的两个底端分别通过U型卡缆连接有钢棚腿,钢棚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垫铁,钢棚腿在巷道地坪连接处固定设置有U型钢挡块,U型钢底梁固定于巷道两侧的垫铁和U型钢挡块之间,构成一个U型钢棚支护整体。
进一步的,所述钢棚顶与钢棚腿之间、U型钢挡块与U型钢底梁之间,以及钢棚腿与U型钢底梁之间均为U型咬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U型钢底梁为反拱形结构,U型钢底梁的两端为U型口状。
进一步的,所述钢棚顶的两个底端分别通过多个U型卡缆与钢棚腿相连接。
进一步的,钢棚腿的底端与垫铁相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U型钢挡块焊接在钢棚腿上。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U型钢加工制作钢棚顶、钢棚腿、U型钢挡块、U型钢底梁,使得构件之间联结全是U型咬合,保证了整个钢棚的稳定性;将U型钢底梁加工成反拱形,能有效的控制巷道地压强度,底鼓控制效果较好;将U型钢底梁两端切割成U型口状,固定于巷道两侧钢棚腿的垫铁和U型钢挡块之间,使得U型钢底梁与钢棚腿U型咬合,且设有U型钢挡块限制U型钢底梁的向上移动,更加保证了钢棚的稳定性和底鼓控制能力。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稳定、安全可靠、底鼓控制效果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钢棚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钢棚顶,2为U型卡缆,3为钢棚腿,4为垫铁,5为U型钢挡块,6为U型钢底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467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钻井岩屑无害化处理的装置
- 下一篇:装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