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流道用热嘴发热圈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47248.5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07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星星;张高星;徐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占瑞模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73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贝律师事务所 31301 | 代理人: | 范海燕 |
地址: | 20150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流 道用热嘴 发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流道用热嘴发热圈,包括热流道主体,所述热流道主体的外表面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槽底开设有等间距的横凹槽,所述螺旋槽的内部设置有发热圈主体,所述发热圈主体包括螺旋发热圈体、固定在螺旋发热圈体外表面的隔热层以及设置在螺旋发热圈体内表面的凸起,所述凸起插入横凹槽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在螺旋发热圈主体的内表面设置了凸起,凸起可增大螺旋发热圈与热流道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热传导面积增大,加热效果好,进一步避免了熔融液体的凝固,本实用新型在螺旋发热圈主体的外表面设置了隔热层,隔热层起到隔热的作用,避免了螺旋发热圈主体发出的热量从螺旋槽散出,保证热量集中在热流道主体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热流道用热嘴发热圈。
背景技术
在注射模具行业中,热流道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加工成型方法,它将--系列加热组件集合在一起,确保成型塑料在流经模具绕注系统时始终保持溶融状态。采用热流道技术的模具,产品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无需取出流道的凝固废料,极大的缩短注产品的生产周期,上世纪五十年代,热流道技术已开始有限度的推广使用,但市场占有率却比较低,经过多年发展后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
现有的热流道的发热圈一般为螺旋状态,其向前在热流道的外壁上,但是螺旋的发热圈外表面易散热,导致热量外扩,并且发热圈的内表面与热流道的到热效率较低,热传导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用热嘴发热圈,以解决现有的热流道的发热圈一般为螺旋状态,其向前在热流道的外壁上,但是螺旋的发热圈外表面易散热,导致热量外扩,并且发热圈的内表面与热流道的到热效率较低,热传导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流道用热嘴发热圈,包括热流道主体,所述热流道主体的外表面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槽底开设有等间距的横凹槽,所述螺旋槽的内部设置有发热圈主体,所述发热圈主体包括螺旋发热圈体、固定在螺旋发热圈体外表面的隔热层以及设置在螺旋发热圈体内表面的凸起,所述凸起插入横凹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热流道主体的一端设置为开口端,且热流道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嘴。
优选的,所述热流道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内腔,且内腔连通开口端与喷嘴。
优选的,所述热流道主体的外部套设有隔热外套,且隔热外套为聚乙烯制成。
优选的,所述隔热层为螺旋状,且隔热层为聚氨酯制成,且隔热层与螺旋发热圈体之间通过耐高温胶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旋发热圈体与凸起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螺旋发热圈主体的内表面设置了凸起,凸起可增大螺旋发热圈与热流道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热传导面积增大,加热效果好,进一步避免了熔融液体的凝固;
2、本实用新型在螺旋发热圈主体的外表面设置了隔热层,隔热层起到隔热的作用,避免了螺旋发热圈主体发出的热量从螺旋槽散出,保证热量集中在热流道主体上。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流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旋发热圈体与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热圈主体的分层图。
图中:1、隔热外套;2、热流道主体;21、内腔;22、螺旋槽;23、横凹槽;3、发热圈主体;31、隔热层;32、螺旋发热圈体;33、凸起;4、喷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占瑞模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占瑞模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472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
- 下一篇:一种热流道模具的浇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