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除背部夹痕的高压油管镦头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49948.8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22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钦明;贾珍兵;张胜;阮卫平;王臣;杨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十堰)汽车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6 | 分类号: | B21J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背部 高压 油管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除背部夹痕的高压油管镦头工装,包括钳口;钳口共有两部分组成,且钳口的前端加工有法兰盘;钳口之间夹紧有一个高压油管,且高压油管与冲芯之间设有镦头,镦头通过过渡板与冲头夹紧;过渡板的外侧设有半径为1mm的圆角,且过渡板的厚度为10mm。本实用新型改进了钳口结构与冷镦加工,将钳口的前段凹陷结构通过过渡板代替,通过在过渡板上设置有与镦头前端相契合的圆角,使冲头与过渡板内腔共同形成镦头轮廓形状,过渡板可以彻底消除镦头背部存在钳口的夹持痕迹,有利于镦头与联管螺母之间密封,在过渡板内部设计锥度,以便加工完毕后取下过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油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消除背部夹痕的高压油管镦头工装。
背景技术
高压油管加工管端冷镦加工成型,冲头及冲芯在油缸驱动下轴向运动,与钳口前段凹陷的球形表面共同对管体进行冷镦加工,通过内腔形状挤压,使高压油管端部形成预期的形状。
基于上述,现有的高压油管不仅要求前段形状与对手件密封,还要求镦头背部与联管螺母之间形成密封。但因上述方案中,镦头背部必然存在钳口的夹持痕迹,不利于镦头与联管螺母之间密封,针对镦头的密封性进行改进。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消除背部夹痕的高压油管镦头工装,以期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除背部夹痕的高压油管镦头工装,以解决现有的高压油管不仅要求前段形状与对手件密封,还要求镦头背部与联管螺母之间形成密封。但因上述方案中,镦头背部必然存在钳口的夹持痕迹,不利于镦头与联管螺母之间密封,针对镦头的密封性进行改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用于一种消除背部夹痕的高压油管镦头工装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消除背部夹痕的高压油管镦头工装,包括钳口;所述钳口共有两部分组成,且钳口的前端加工有法兰盘;所述钳口之间夹紧有一个高压油管,且高压油管与冲芯之间设有镦头,镦头通过过渡板与冲头夹紧;所述过渡板的外侧设有半径为1mm的圆角,且过渡板的厚度为10mm。
进一步的,所述钳口上开设有与高压油管相契合的通孔,且钳口法兰盘上设有光滑面,将钳口的前段凹陷结构通过过渡板代替。
进一步的,所述镦头的一侧设有倒角,且倒角为半径为0.5mm。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板上开设有直径为6.35mm的通孔,且通孔与高压油管相契合,过渡板的直径为40mm,过渡板的直径大于冲头。
进一步的,所述镦头上开设有与镦头后端相契合的圆角,且过渡板的圆角为直径为20.8mm;所述冲头上开设有与镦头前端相契合的凹槽,且冲头上开设有方便冲芯冲压的阶梯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钳口结构与冷镦加工,将钳口的前段凹陷结构通过过渡板代替,通过在过渡板上设置有与镦头前端相契合的圆角,使冲头与过渡板内腔共同形成镦头轮廓形状,过渡板可以彻底消除镦头背部存在钳口的夹持痕迹,有利于镦头与联管螺母之间密封,在过渡板内部设计锥度,以便加工完毕后取下过渡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局部拆分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第二视角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拆分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渡板局部剖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渡板半剖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十堰)汽车管业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十堰)汽车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499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复合脱硫网
- 下一篇:一种用于环保发泡机的抽料和排料一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