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射器的转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51835.1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20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肖力;王必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A61M5/32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刘立烈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射器 转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院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注射器的转接装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注射器的转接装置,包括:注射针头、连接部和混流部;所述混流部的一端与注射针头的尾端相连通;混流部的另一端与连接部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开有至少两个注射器连接孔,用于连接注射器;所述混流部中安装混流阀,用于对调整流入到注射针头中的药液。通过连接部将两个注射器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混流部实现对两个注射器使用状态的切换,在具有同样的效果的同时,也避免了更换注射器的麻烦,同时也就避免了在更换注射器时容易发生针头位移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院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注射器的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假性动脉瘤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动脉管壁破裂,血液自破口流出被动脉周围组织包裹形成局限性血肿的现象。在脑血管造影术或者心内科心脏血管造影术时,股动脉穿刺点局部可能出现假性动脉瘤,属于手术的并发症。
目前常见的可靠的处理方式是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凝血酶治疗。在治疗中,目前临床多使用普通注射器,具体操作时需先将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然后在超声引导下将针头置于瘤体内,然后用手固定针头将注射器取下,换用已经抽取好凝血酶的注射器,最后将凝血酶注入
然而现在的治疗中存在的问题:针头刺入瘤体后,需更换注射器,操作繁琐而且在更换注射器的时候针头可能因为固定不牢发生位移,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治疗假性动脉瘤存在的操作繁琐且针头容易发生位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不用更换注射器且避免了针头位移问题的一种注射器的转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注射器的转接装置,包括:注射针头、连接部和混流部;所述混流部的一端与注射针头的尾端相连通;混流部的另一端与连接部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开有至少两个注射器连接孔,用于连接注射器;所述混流部中安装混流阀,用于对调整流入到注射针头中的药液。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部的另一端还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连接部固定连接,用于固定注射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注射针头与任一位于边缘的注射器连接孔处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注射针头头部为封闭的,且在注射针头的侧面开有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混流阀上还设有调节柄,所述调节柄安装在混流部外,与混流部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连接部将两个注射器连接在一起,然后在通过混流部实现对两个注射器使用状态的切换,在具有同样的效果的同时,也避免了更换注射器的麻烦,同时也就避免了在更换注射器时容易发生针头位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注射器的转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连接环,2、注射器连接孔,3、连接部,4、注射针头,5、通孔,6、调节柄,7、混流部,8、连接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功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中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518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喷口强力喷水织布机
- 下一篇:一种兽医用草药粉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