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双腔吸管的无创呼吸机面罩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53915.0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74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凤;卢根娣;孙青;秦秀芳;陈俊艳;王菁晶;程鑫;诸玫琳;高玉婷;张敏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金重庆 |
地址: | 2000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双腔 吸管 呼吸 面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双腔吸管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包括面罩壳体、氧气接口、弹性固定带,所述的面罩壳体上设置有与患者嘴部位置相适应的吸管口,所述吸管口旁固定连接一密封帽,所述吸管口上还设置有一与吸管口相配套的吸管,且所述的吸管与面罩壳体上的吸管口为可拆卸式连接。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提高了患者的自主性、依从性和舒适度;有效避免了因反复拿下面罩而使无创通气治疗中断,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在护理有传染风险的患者时,降低了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大大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带双腔吸管的无创呼吸机面罩。
背景技术
无创通气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而进行机械通气的呼吸支持模式。通过面罩将病人与呼吸机连接,现广泛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如急性左心衰,病毒性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低氧血症等。该方法使用过程中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小,操作简便,同时避免了人工气道的多种损伤及并发症,因此容易被患者接受。但长时间佩戴通气面罩容易引起口干,痰液粘稠等并发症,不利于痰液的排除,患者自感繁渴,需要频繁少量饮水来缓解。
目前使用的无创通气面罩有其局限之处,除了本身的通气开口以外,没有设计方便饮水或流质的通路,患者如需饮水就要摘下面罩,不仅降低了呼吸机的治疗效果,还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在护理病毒肺炎等高传染风险患者的过程中,频繁摘下面罩,更增加了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中国专利申请:CN202802450U公开了一种医用简易呼吸器,包括呼吸器本体,呼吸器本体包括进气管、出气管、连接进气管和出气管的呼吸囊、连接出气管的呼吸面罩,在呼吸面罩上设置有固定头带。该装置主要为患者提供氧气,并未设置可以供患者补充水分的装置,因此在补水的过程中依然需要重复摘卸口罩,因此不利于推广使用。
中国专利申请:CN204840590U公开了一种简易多功能医用呼吸面罩,包括呼吸面罩本体、密封环、进气口、出气口和固定扣,进气口外连接弯管,弯管外侧连接进气管接头,呼吸面罩本体上还加设有三个操作孔,第一操作孔和第二操作孔位于呼吸面罩本体的中部,第一操作孔用于连接纤维支气管镜,第二操作孔用于连接鼻饲管、胃肠减压管或抽吸鼻涕管,第三操作孔位于呼吸面罩本体的右下部,用于连接吸痰管,三个操作孔上均设置有软管密封接头,软管密封接头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塞,出气口上设置单向出气阀,弯管的一侧设置有压力安全阀,进气管接头上设置有进气容量调节阀。该装置虽然能够辅助患者进行适量的饮水,但使用起来不太方便,仍需要医护人员或者家属辅助进行饮水,不能够做到自行的控制饮水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人力,增加了医护人员或者家属的工作量;并且在护理病毒肺炎等高传染风险患者的过程中,更容易增加了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所以综上所述,现亟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提高患者的自主性、依从性和舒适度,并且不会中断患者供氧,可自行开启输液器开关及调整饮水流量的带双腔吸管的无创呼吸机面罩。但是关于这种带双腔吸管的无创呼吸机面罩,目前还未见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双腔吸管的无创呼吸机面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双腔吸管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包括面罩壳体、氧气接口、弹性固定带,所述的面罩壳体上设置有与患者嘴部位置相适应的吸管口,所述吸管口旁固定连接一密封帽,所述吸管口上还设置有一与吸管口相配套的吸管,且所述的吸管与面罩壳体上的吸管口为可拆卸式连接。
在上述所述的带双腔吸管的无创呼吸机面罩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吸管口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在上述所述的带双腔吸管的无创呼吸机面罩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吸管的形状为Y型结构,其吸管上半段的一侧为直插口,另一侧为螺纹口,且所述直插口的一侧与所述螺纹口的一侧都固定设置有一密封帽;所述吸管的下段为吸管管体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539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椅车靠背角度调节器
- 下一篇:一种光学检测仪的自动对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