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套同时加热的干料加热设备均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53940.9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6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宋成举;丁洁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昇瑞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0 | 分类号: | F24H7/00;F24H9/00;F24H9/20 |
代理公司: |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1 | 代理人: | 郭增欣 |
地址: | 453600 河南省新乡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时 加热 设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两套同时加热的干料加热设备均温装置,包括热油炉和干料加热设备,热油炉上设置有热油炉出油总管道,热油炉出油总管道通过热油炉出油第一分支管道与第一干料加热设备连接,通过热油炉出油第二分支管道与第二干料加热设备连接,热油炉出油第一分支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手动阀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孔板流量计,热油炉出油第二分支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手动阀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孔板流量计,第一干料加热设备和第二干料加热设备分别通过热油炉回油第一分支管道和热油炉回油第二分支管道与热油炉回油总管道连接,热油炉回油总管道与热油炉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装孔板流量计,能使干料加热系统干料加热温度差异大的问题明显改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均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两套同时加热的干料加热设备均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炭素制品生产工艺中,都是将煅后普通石油焦、煅后国产煤系针状焦、进口煤系针状焦、优质油系针状焦等作为主要生产原料,经过粒度配比后的原料称之为干料,干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和沥青进行混捏,混捏好的料称之为糊料,糊料再经过冷却,通过各种成型设备制作成不同的炭素制品。
目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启动热油炉后,等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调整热油管路手动阀门,使两台设备热油管路上安装的压力传感器显示数据保持一致,然后开始给干料加热设备内物料加热,加热时间到后,排出干料加热设备内物料,操作过程完成,但由于两台干料加热设备安装位置较近,经过两台设备的热油压力差距较小,即使压力传感器显示数据一致,在相同的时间内,两台设备加热物料的温度并不一样,通过干料加热设备出油热油管路上安装的温度传感器可以观察出来,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物料加热温度有较大差异,干料加热温度是影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性能的重要原因之一,两台干料加热设备加热温度不一样直接影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性能差异,甚至造成废品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两套同时加热的干料加热设备均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两套同时加热的干料加热设备均温装置,包括热油炉和干料加热设备,所述干料加热设备包括第一干料加热设备和第二干料加热设备,所述热油炉上设置有热油炉出油总管道,所述热油炉出油总管道通过热油炉出油第一分支管道与所述第一干料加热设备连接,通过热油炉出油第二分支管道与所述第二干料加热设备连接,所述热油炉出油第一分支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手动阀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孔板流量计,所述热油炉出油第二分支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手动阀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孔板流量计,所述第一干料加热设备通过热油炉回油第一分支管道与热油炉回油总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干料加热设备通过热油炉回油第二分支管道与所述热油炉回油总管道连接,所述热油炉回油总管道与所述热油炉连接。
所述热油炉出油总管道上设置有测量所述热油炉油温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油炉回油第一分支管道上设置有测量所述第一干料加热设备内油温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油炉回油第二分支管道上设置有测量所述第二干料加热设备内油温的第三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孔板流量计、第二孔板流量计、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孔板流量计和所述第二孔板流量计连接的比较器,
所述控制器为AT89C51系列的控制器。
所述热油炉上设置有出油口和回油口,所述热油炉通过出油口与所述热油炉出油总管道连接,通过回油口与所述热油炉回油总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干料加热设备上设置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干料加热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热油炉出油第一分支管道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热油炉回油第一分支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干料加热设备上设置有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二干料加热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所述热油炉出油第二分支管道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热油炉回油第二分支管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昇瑞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昇瑞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539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英语多媒体学习教学用具
- 下一篇:一种绿豆中转用保鲜冷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