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58959.2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7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星野谷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将驱动单元组装到车辆之后也能够有效地利用在驱动单元被抬起时被保持的保持部的车辆。车辆(1)具备:驱动单元(30),其具备电动机(MOT)以及收纳电动机(MOT)的壳体(40);以及副车架(14),其用于支撑驱动单元(30),副车架(14)具有在驱动单元(30)的上方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上框架部(51),且壳体(40)具有从壳体(40)的上表面(40u)向上方突出且在驱动单元(30)被抬起时被保持的保持部(41)。保持部(41)相对于上框架部(51)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隙(S2)配置,并且配置为在从前后方向观察时与上框架部(51)重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驱动单元的车辆,该驱动单元具备驱动源和收纳该驱动源的壳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知有以电动机为驱动源的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燃料电池车辆等。在制造这样的车辆时,将电动机悬吊并组装于车辆。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将能够插入钩等的悬吊孔设置于电动机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2299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悬吊孔在将电动机组装到车辆后结束其功能(作用)。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从将电动机组装于车辆之后悬吊孔的有效利用方面出发,具有改进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驱动单元组装到车辆之后也能够有效地利用在驱动单元被抬起时被保持的保持部的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其具备:
驱动单元,其具备驱动源和收纳该驱动源的壳体;以及
框架部件,其用于支撑所述驱动单元,
其中,
所述框架部件具有在所述驱动单元的上方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上框架部,
所述壳体具有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且在所述驱动单元被抬起时被保持的保持部,
所述保持部相对于所述上框架部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隙配置,
所述保持部配置为在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观察时与所述上框架部重叠。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将驱动单元组装到车辆之后也能够有效地利用在驱动单元被抬起时被保持的保持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能够搭载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的车辆的整体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车辆的底板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从前方观察的驱动单元的主视图。
图4是从前方观察的副车架以及驱动单元的主视图。
图5是从左前下方观察的副车架以及驱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上方观察的副车架以及驱动单元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沿图4的切断线A-A截取的副车架以及驱动单元的图,并且是表示发生碰撞之前的保持部与上框架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沿图4的切断线A-A截取的副车架以及驱动单元的图,并且是表示发生碰撞时的保持部与上框架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
4 车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589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塑料折弯机
- 下一篇:一种学校智能消防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