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铜材银氧化锡覆铜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59318.9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42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朱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海峰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02 | 分类号: | H01B1/02;H01B1/08;H01B5/00;C25D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苏天功 |
地址: | 3254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铜材银 氧化 锡覆铜层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铜材银氧化锡覆铜层结构,涉及到银氧化锡电镀领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防滑层、抗腐蚀层、镀镍层、碱铜层、金属基体,不仅可以起到较好的防腐蚀效果,还能够拥有较好的防划性能,所述碱铜层镀在金属基体的上表面,所述碱铜层与金属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性,将碱铜层电镀于金属基体的上表面能够使基层牢固,镀镍层的上表面为S形结构,镀镍层S形结构的上表面可使得抗腐蚀层与镀镍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同时提高抗腐蚀层与镀镍层之间的相互限位作用,使得抗腐蚀层与镀镍层之间结合的更为紧密,达到了将银‑氧化锡制成的抗腐蚀层牢固的电镀在金属基体表面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银氧化锡电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铜材银氧化锡覆铜层结构。
背景技术
银-氧化锡是一种银基含氧化锡的电接触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抗弧焊性以及热稳定性。
在日常生产中我们发现,当将银-氧化锡直接通过电镀的方式镀在铜或者是铜的复合材料表面时,银-氧化锡与铜或者铜的复合材料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易造成银-氧化锡镀层的脱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复合铜材银氧化锡覆铜层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铜材银氧化锡覆铜层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铜材银氧化锡覆铜层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防滑层、抗腐蚀层、镀镍层、碱铜层、金属基体,不仅可以起到较好的防腐蚀效果,还能够拥有较好的防划性能,所述碱铜层镀在金属基体的上表面,所述碱铜层与金属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性,将碱铜层电镀于金属基体的上表面能够使基层牢固,所述镀镍层镀在碱铜层的上表面,所述镀镍层由镍电镀而成,所述镀镍层可使得金属基体的上表面无金属光泽,在阳光下肉眼可见不会炫目,肉眼观察舒适柔和,增强金属基体的美观度,所述抗腐蚀层银氧化锡电镀而成,所述抗腐蚀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抗弧焊性以及热稳定性,可保证金属基体在高温高腐蚀条件下物理性质的稳定,所述抗腐蚀层的上表面涂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由天然树脂制成,所述防滑层可防止抗腐蚀层受到外界摩擦而被划破,对抗腐蚀层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碱铜层的厚度为3微米-10微米,碱铜层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能够保证金属基体不会被镀镍层腐蚀,起到将金属基体和镀镍层隔绝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镀镍层的上表面为S形结构,所述镀镍层S形结构的上表面可使得抗腐蚀层与镀镍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同时加强了抗腐蚀层与镀镍层之间相互限位作用,使得抗腐蚀层与镀镍层之间结合的更为紧密。
优选的,所述镀镍层的厚度为15微米-40微米。
优选的,所述抗腐蚀层的厚度为50微米-90微米。
优选的,所述防滑层的厚度为25微米-50微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碱铜层、镀镍层和抗腐蚀层的设置,镀镍层的上表面为S形结构,镀镍层S形结构的上表面可使得抗腐蚀层与镀镍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同时提高抗腐蚀层与镀镍层之间的相互限位作用,使得抗腐蚀层与镀镍层之间结合的更为紧密,达到了将银-氧化锡制成的抗腐蚀层牢固的电镀在金属基体表面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镀镍层的设置,可使得金属基体的上表面无金属光泽,在阳光下肉眼可见不会炫目,肉眼观察舒适柔和,增强金属基体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基体;2、碱铜层;3、镀镍层;4、抗腐蚀层;5、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海峰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温州海峰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593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用干摩擦式自调式盖总成力感应器DS的装配机
- 下一篇:立式消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