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入河湖雨水排口生态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66234.8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32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左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28;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叶绮玲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入河湖 雨水 生态 净化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湖雨水排口生态净化与景观提升的技术领域的一种入河湖雨水排口生态净化系统,包括浮叶植物沉淀区、砾石床水质净化区、挺水植物水质净化区和沉水植物水质净化区四个从护岸至湖库水域逐级设置的生态净水功能区;四个生态净水功能区的外周分别采用定植桩排列形成,每个生态净水功能区内通过内衬于定植桩上的不透水土工布、单向透水土工布以及定植桩的排布间距的不同设置而控制水流方向为雨水排口通过本系统至湖库水域。该系统通过多级净化,层层去除入河湖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可利用植物搭配营造河湖景观,具有建设成本低、净化效率高、运行维护稳、景观效果佳等优点,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及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湖雨水排口生态净化与景观提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排口生态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特别是水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水环境及水生态已经成为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密集程度增加的同时下垫面的不透水性逐步增加,污染物积累量增加,积累速率加大。城市化的水文畸变效应不仅使得城市排水管网径流量增加,也使得雨水水质发成恶化,一场降雨事件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不断加大,降雨伊始的雨水径流冲刷效应使得初期雨水污染严重,初期雨水中包含降雨过程空气中的颗粒物质、重金属和径流过程中散落在下垫面上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来源于大气干湿沉降、机动车排放物和固体碎屑等污染物通过雨水及人工冲刷后经由城市排水管网进入受纳河湖水体,致使入河湖雨水污染成为城市水环境极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技术主要采用陆域“海绵化”措施布置,通过在受纳水体的周边陆域增加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方式形成绿化隔离带阻隔雨水所携带的污染物,该方法对现状的扰动较大、对土地侵占较多、同时经济成本较高。为了克服以上问题,目前较多应用的技术是在雨水排口处通过增设浮床和围隔的形式进行入河湖雨水的净化区,该方法利用植物净化功能对雨水携带的污染负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但一般雨水排口在水下,浮床在水上,并无法保证入河湖雨水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植物接触净化实效,同时并不能有效去除悬浮物等入河湖污染物。因此,为保障河道、湖泊等天然水体的水环境质量,对于入河湖雨水排口进行有效的生态净化十分迫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入河湖雨水排口生态净化系统,该系统通过多级净化,层层去除入河湖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同时可利用植物搭配营造河湖景观,具有建设成本低、净化效率高、运行维护稳、景观效果佳等优点,体现自然、生态,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及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方案为:一种入河湖雨水排口生态净化系统,包括浮叶植物沉淀区、砾石床水质净化区、挺水植物水质净化区和沉水植物水质净化区四个从护岸至湖库水域逐级设置的生态净水功能区;四个生态净水功能区的外周分别采用定植桩排列形成,每个生态净水功能区内通过内衬于定植桩上的不透水土工布、单向透水土工布以及定植桩的排布间距的不同设置而控制水流方向为雨水排口→浮叶植物沉淀区→砾石床水质净化区→挺水植物水质净化区→沉水植物水质净化区→湖库水域;
浮叶植物沉淀区由AH段、HK段、BK段和AB段依次连接围合形成;AH段设置在紧邻雨水排口的护岸边;HK段与砾石床水质净化区紧邻且远离雨水排口;AB段与BK段均用定植桩密排固定,内衬不透水土工布;HK段用定植桩密排固定,内衬单向透水土工布,透水方向为水从浮叶植物沉淀区进入砾石床水质净化区;
砾石床水质净化区由HK段、HG段、FG段和KF段依次连接围合形成;
HG段设置在紧邻护岸边;KF段与挺水植物水质净化区紧邻;FG段用定植桩密排固定,内衬不透水土工布;KF段用定植桩密排固定,内衬单向透水土工布,透水方向为水从砾石床水质净化区进入挺水植物水质净化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662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解吸管两端口的通气密封接头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防止铸轧卷倒卷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