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面下排烟的生物质燃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67025.5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90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朱军镛;张林林;陈明富;田祖善;赵云峰;史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天池机械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B80/04 | 分类号: | F23B80/0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彭娅 |
地址: | 443413 湖北省宜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面 下排烟 生物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侧面下排烟的生物质燃烧炉,所述炉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固定有顶盖;第一竖直隔板和外壳体围成的腔体内部设置有用于输送燃料的颗粒燃料供给装置;所述颗粒燃料供给装置的出料口与炉胆相对接,所述炉胆通过底部隔板支撑在第二竖直隔板和外壳体围成的燃烧室内部;所述燃烧室的两侧对称布置有侧烟道,所述侧烟道的底端与设置炉座内部的烟箱相连通,所述烟箱的侧壁与引烟系统相连。通过将烟道设置在侧面,并延伸到底部,再由底部烟道引出,进而保证燃烧过程中的烟气从底部烟道排出,延长了热交换通道,增大了热交换面积,提高了换热面积,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质燃烧炉领域,特别是涉及侧面下排烟的生物质燃烧炉。
背景技术
侧面下排烟的生物质燃烧炉在家用取暖过程中运用非常的广泛,市面上现有的取暖炉种类也比较多。
例如:在CN 207990975 U中公开了一种均匀散热的生物质取暖炉,其通过采用多个通风散热通道的方式,保证了燃烧过程中炉体内部热量的均匀散发,进而大大的提高了热交换效率,节省了原料。但是其采用侧排烟的方式,在燃烧过程中,烟气将由侧烟道直接进行排放,进而导致热量的浪费。
在CN 110513722 A中公开了一种高效换热生物质颗粒取暖炉,其采用U形结构的烟道设计,进而增大了烟气换热的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率,以增强取暖的目的。此种结构的取暖炉,也是采用侧排烟的方式,在排烟过程中,烟气直接被排放,进而造成了热量的浪费。
而且本公司在第一代生物质燃料燃烧炉中也公开了一种燃烧炉,此种燃烧炉也是直接采用侧面上部排烟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热能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侧面下排烟的生物质燃烧炉,此侧面下排烟的生物质燃烧炉采用生物质颗粒作为燃料,通过将烟道设置在侧面,并延伸到底部,再由底部烟道引出,进而保证燃烧过程中的烟气从底部烟道排出,延长了热交换通道,增大了热交换面积,提高了换热面积,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此外,通过在侧面设置散热风扇,能够将燃料仓热量排出炉体,起到了增加散热的目的,保证了燃料仓的安全性;同时,其通过采用在顶部设置桌面和可拆卸的炉盖保证日常的烹饪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侧面下排烟的生物质燃烧炉,它包括炉座,所述炉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固定有顶盖;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并位于顶盖和炉座之间设置有第一竖直隔板和第二竖直隔板,所述第一竖直隔板和外壳体围成的腔体内部设置有用于输送燃料的颗粒燃料供给装置;所述颗粒燃料供给装置的出料口与炉胆相对接,所述炉胆通过底部隔板支撑在第二竖直隔板和外壳体围成的燃烧室内部;所述燃烧室的两侧对称布置有侧烟道,所述侧烟道的底端与设置炉座内部的烟箱相连通,所述烟箱的侧壁与引烟系统相连。
所述第一竖直隔板和第二竖直隔板之间形成隔热腔体,所述第一竖直隔板和外壳体之间形成燃料腔体。
所述颗粒燃料供给装置包括固定在外壳体侧壁上的燃料进料斗,所述燃料进料斗的底部对接有倾斜布置的螺旋送料装置,所述螺旋送料装置的末端通过下料筒与炉胆相对接。
所述螺旋送料装置包括倾斜安装在燃料腔体内部的螺旋送料筒,所述螺旋送料筒的内部设置有螺旋输送铰笼,所述螺旋输送铰笼与用于驱动其转动的减速电机相连,所述螺旋送料筒的顶部出料口与下料管相连,所述下料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竖直隔板并与炉胆相对接。
所述炉胆的底端通过炉桥安装座支撑安装有炉桥,所述炉桥的正下方设置有灰抽,所述灰抽可抽出的滑动支撑在炉座的顶部。
位于燃烧室正上方的顶盖上安装有铸铁顶座,所述铸铁顶座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多圈可揭开的炉盖,在铸铁顶座的顶部支撑有桌面。
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上,并位于燃烧室所在的一侧设置有透明观察窗,位于侧烟道所在侧的外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护网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天池机械股份公司,未经湖北天池机械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670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电耦合器固晶封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化古生物化石、矿晶修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