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漏电极模块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73892.X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83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夏晓敏;王帮乐;邵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10 | 分类号: | H01H71/10;H01H71/12;H01H71/50;H01H71/58;H01H7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5 | 代理人: | 王茀智;龚清媛 |
地址: | 325603 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电 模块 剩余 电流 动作 断路器 | ||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及漏电极模块,包括依次并列设置的相极模块、重合闸极模块和漏电极模块,在漏电极模块外壳内设置有漏电极接线端子、第二操作手柄、试验按钮以及试验按钮回路,第二操作手柄和试验按钮分别设置在漏电极模块外壳内的上部两侧,试验按钮回路具有两个通断点,试验按钮回路包括用于控制回路通断的第一通断点、第二通断点,第一通断点的闭合与断开由试验按钮操作,第二通断点的闭合与断开由第二操作手柄操作,第一通断点、第二通断点任意一个断开都不能使试验按钮回路导通。具有两个通断点的试验按钮回路解决了断路器在断开情况下,长按试验按钮导致的人身触电危险和在反接线情况下长按试验按钮导致的漏电保护功能失效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漏电极模块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背景技术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简称漏电断路器),在试验按钮回路上分为单断点结构和双断点结构。现有拼装使漏电断路器按钮基本采用单断点结构,单断点结构存在安全隐患,例如电磁式漏电断路器中,试验按钮回路的一端连接在断路器一极模块的进线端上,另一端连接断路器相邻极模块的出线端上,在漏电断路器进线端存在电源电压的情况下,断路器手柄不合闸,此时按下试验按钮,在断路器出线端会检测到一个几伏到几十伏的感应电压,如果有人接触到断路器出线端的导电部件,存在触电隐患;而电子式漏电断路器,一般试验按钮回路的两端连接在断路器相邻两极模块的出线端上,当用户电源线反接时,在电源电压接通的情况下,断路器手柄不合闸,此时一直按下试验按钮会导致试验按钮回路电阻烧损或脱扣器炸裂,断路器漏电保护功能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漏电极模块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漏电极模块,包括漏电极模块外壳,在漏电极模块外壳内设置有漏电极接线端子、第二线路板、零序互感器和脱扣器;在所述零序互感器检测到漏电时,第二线路板接收到漏电信号后驱动脱扣器动作使断路器模块分闸;
在所述漏电极模块外壳内还包括第二操作手柄、试验按钮以及试验按钮回路,漏电极模块所述试验按钮回路具有两个通断点,试验按钮回路包括用于控制回路通断的第一通断点、第二通断点,第一通断点的闭合与断开由试验按钮操作,第二通断点的闭合与断开由第二操作手柄操作,第一通断点、第二通断点任意一个断开都不能使试验按钮回路导通。
进一步,所述试验按钮回路包括线路组件,所述线路组件包括扭簧、第一导线、导电轴、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扭簧的第一端与导电轴形成由试验按钮操作的第一通断点,扭簧的第二端与第一导线连接,并且第一导线穿过零序互感器与漏电极接线端子连接,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导电轴连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形成由第二操作手柄操作的第二通断点,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线路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环形连接结构,第一弹性件的中部沿脱扣器的一侧设置,两个环形连接结构分别为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套设在导电轴上,第二连接环套设在第二操作手柄上并且在第二连接环上设有向外伸出的接触端,第二操作手柄在转动过程中可使第二连接环发生弹性形变,使接触端接近或远离第二弹性件。
进一步,所述漏电极模块外壳的内部设有安装结构,所述线路组件设置于安装结构上,线路组件在安装结构、第二操作手柄以及试验按钮三者共同配合下使试验按钮回路导通或断开;
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轴、导电轴孔和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轴和导电轴孔设置在漏电极模块外壳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轴位于靠近试验按钮的一侧,导电轴孔位于第二操作手柄与试验按钮之间,限位槽设置在第二操作手柄的一侧;所述扭簧套设在第一连接轴上,导电轴安装在导电轴孔并穿过第二线路板,第二弹性件安装在限位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738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智能含氧量分析仪检测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叠片机极片的检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