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76225.7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5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亢博文;骆剑锋;许春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菲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2/00 | 分类号: | H02N2/00;G06F3/035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宁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馈 模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触控反馈模组包括悬翼板、压电马达、触摸板及多个传递单元,悬翼板具有承载区及环绕承载区的传递区,压电马达设置于承载区,多个传递单元相互间隔且环绕设置于传递区,每一传递单元朝压电马达延伸设置,触摸板架设于多个传递单元远离悬翼板的一侧,按压触摸板时,将力传递给悬翼板,悬翼板发生弯曲变形,带动压电马达产生电压输出,按压触摸板不同的位置,压电马达输出的电压信号波动范围较小,压力感知一致性较高,此时,压电马达接收电压信号,带动悬翼板发生弯曲变形,并将振动传递给触摸板,使得触摸板能够产生均匀的沿层叠方向的位移,提高触控反馈的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在触控技术领域,触控反馈模组因其能够实现触控反馈和压力感知的效果,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触屏手机、车载设备、工业控制设备等触控装置。
由于压电材料具有同时提供触控反馈和压力感知的功能,将压电材料应用于触控反馈模组中,以获得较好的触控反馈和压力感知的效果成为目前触控技术研究的热点,现有的触控反馈模组采用一体式的悬臂结构,悬臂结构的中心作为支点,悬翼板的振动位移两侧大,中间小,以将振动传递至压电材料实现压力感知的功能、压电材料将触控反馈的功能通过触摸板的形变振动表现出来,但是振动位移的分布使得不同位置的振动触感不同,导致触控反馈模组的人机交互效果较差,不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触控反馈模组人机交互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包括悬翼板、压电马达、触摸板及多个传递单元,所述悬翼板具有承载区及环绕所述承载区的传递区,所述压电马达设置于所述承载区,多个所述传递单元相互间隔且环绕设置于所述传递区,每一所述传递单元朝所述压电马达延伸设置,所述触摸板架设于所述多个传递单元远离所述悬翼板的一侧。
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触摸板通过多个传递单元架设于悬翼板,悬翼板上设置有压电马达,多个传递单元相互间隔且环绕压电马达设置,并且每一传递单元朝压电马达延伸设置,当外力按压触摸板时,通过传递结构将力传递给悬翼板,导致悬翼板发生弯曲变形,进而带动压电马达通过正压电效应产生电压输出,由于每一传递单元朝压电马达延伸设置,按压触摸板不同的位置,压电马达输出的电压信号波动范围较小,压力感知一致性较高。此时,压电马达接收电压信号,通过逆压电效应产生力的作用,进而带动悬翼板发生弯曲变形,从而通过传递结构将振动传递给触摸板,由于每一传递单元朝压电马达延伸设置,使得触摸板能够产生均匀的沿层叠方向的位移,提高触控反馈的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电马达在所述承载区内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传递单元向着所述承载区延伸,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成锐角为40°-50°。
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通过限定传递单元向着承载区的延伸,且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所成锐角为40°-50°,以进一步提高压力感知一致性和触控反馈的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递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锐角为44°-46°。
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通过限定传递单元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的锐角为44°-46°,以保证压力感知一致性和触控反馈的均匀性更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有所述传递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成的锐角相同。
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通过限定所有传递单元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所成的锐角相同,以使得触控反馈模组的触控反馈的均匀性更好,压力感知一致性更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递单元靠近所述悬翼板的边缘设置,进一步提高触控反馈的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递单元与所述悬翼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mm,以保证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菲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欧菲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762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