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限肩高增容式锂电池盖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79961.8 | 申请日: | 2020-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0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炬鸿通讯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72 | 分类号: | H01M50/172;H01M50/15;H01M50/184 |
代理公司: | 温州新瓯专利事务所 33210 | 代理人: | 黄捷 |
地址: | 2153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限 增容 锂电池 盖板 | ||
一种极限肩高增容式锂电池盖板,包括设有二个电极通孔的盖板主体,二个电极压板分别绝缘连接在二个电极通孔中,下绝缘垫连接在盖板主体下面,位于下绝缘垫下方的二个电极连接片通过各自对应的电极通孔分别电接触二个电极压板,各电极通孔的下部设有下沉内翻的底边缘,且底边缘的高度位置低于盖板主体的底面位置,形成电极压板下沉安装空间。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利用电极通孔下部的下沉设计,在不减薄电极压板厚度的前提下就可实现电极压板下沉安装,也即电极压板表面和盖板主体上表面的高度差缩小或持平,这样在电池总高度确定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升电池壳体高度,使电池有效空间增容。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配件,特别是锂电池的盖板。
背景技术:高容量锂电池的壳体空间需要尽量的有效利用,相应配套的盖板可以将电极压板、密封垫圈、绝缘圈等电极组件设计装配在盖板上面,减少占用下方的壳体空间。但是,这样布置的电极压板表面明显高于盖板主体的上表面,很多锂电池对于肩高有明确限制,或者说对于锂电池从壳体底部到电极压板表面的总高度有规格限制,完全位于盖板上方的电极组件反而妨碍了电池壳体高度的进一步提升,不利于更充分开发电池壳体的有效利用空间。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提升电池壳体高度的极限肩高增容式锂电池盖板。
本实用新型包括设有二个电极通孔的盖板主体,二个电极压板分别绝缘连接在二个电极通孔中,下绝缘垫连接在盖板主体下面,位于下绝缘垫下方的二个电极连接片通过各自对应的电极通孔分别电接触二个电极压板,各电极通孔的下部设有下沉内翻的底边缘,且底边缘的高度位置低于盖板主体的底面位置,形成电极压板下沉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利用电极通孔下部的下沉设计,在不减薄电极压板厚度的前提下就可实现电极压板下沉安装,也即电极压板表面和盖板主体上表面的高度差缩小或持平,这样在电池总高度确定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升电池壳体高度,使电池有效空间增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主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4是上凸缘未内翻状态的盖板主体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B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正极压板的仰视示意图。
图7是电极连接片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盖板主体1上设有二个电极通孔2,作为正、负极的二个电极压板3分别绝缘连接在二个电极通孔2中,下绝缘垫4连接在盖板主体1下面,位于下绝缘垫4下方的二个电极连接片5通过各自对应的电极通孔2分别电接触二个电极压板3。各电极通孔2的下部设有下沉内翻的底边缘6,且底边缘6的高度位置低于盖板主体1的底面位置,形成电极压板下沉安装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通孔2带有上凸缘7,置于各自的电极通孔2中的电极压板3都垫有密封垫圈8,电极压板3的外周都各套有绝缘圈9,电极通孔2的上凸缘7内翻压触绝缘圈9,形成电极密封结构。如图6所示,与密封垫圈8接触密封处的电极压板3下端面、以及电极通孔2的底边缘6上表面都设有波纹凹痕10,形成密封加强结构。波纹凹痕10的存在能够更充分可靠接触密封垫圈8表面,密封性能更强。
电极压板3的外周壁轮廓是多齿形等非圆形,绝缘圈9的内、外周壁轮廓以及电极通孔2的内周壁也是相应的非圆形,相互配合形成止转结构。这样止转配合结构的可靠性高,受到较大转动扭矩时也能够保证不被扭动,大大提高了锂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施例在盖板主体1上方、电极通孔2的上凸缘7外周盖有抱紧装饰圈11,可遮挡缝隙,美观防尘。另外,如图7所示,电极连接片5可采用直立引脚式的全极耳构造,适用不同电池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炬鸿通讯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炬鸿通讯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799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活塞下抽芯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轻型航空发动机活塞防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