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海近底长臂摆动式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84073.5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2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夏建新;李琦;刘永升;吕士辉;曹华德;张健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C50/02 | 分类号: | E21C50/02;B63B2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江律师事务所 11537 | 代理人: | 朱红来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海 长臂 摆动 金属 结核 采矿 系统 | ||
1.一种深海近底长臂摆动式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包括水面支持船舶(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水下近底采矿平台(2)、海底采集系统(3),水面支持船舶(1)通过主扬矿管道(4)与水下近底采矿平台(2)相连接,水下近底采矿平台(2)通过长臂与海底采集系统(3)相连接;所述海底采集系统(3)包括海底采集系统本体(16),海底采集系统本体(16)上设置有铰吸头(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近底长臂摆动式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近底采矿平台(2)包括水下近底采矿平台本体(5)、高压水系统(7)、泵吸系统(8)、储料给料系统(9)、长臂;
所述水下近底采矿平台本体(5)的上部连接有软管(12);所述水下近底采矿平台本体(5)的下部与长臂相连接;所述高压水系统(7)、泵吸系统(8)均设置于水下近底采矿平台本体(5)上;所述长臂包括高压水管线(18)、矿石输送管道(19),高压水系统(7)通过高压水管线(18)与海底采集系统(3)相连接;所述泵吸系统(8)通过矿石输送管道(19)与海底采集系统(3)相连接;
所述储料给料系统(9)设置于水下近底采矿平台本体(5)上,储料给料系统(9)包括储料仓、给料机,给料机设置于储料仓的下方并与储料仓相连通;所述储料仓与泵吸系统(8)相连通;所述给料机与主扬矿管道(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海近底长臂摆动式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近底采矿平台(2)还包括平台推进动力系统(6),平台推进动力系统(6)设置于水下近底采矿平台本体(5)上;
所述平台推进动力系统(6)包括定位桩(14)、侧推螺旋桨(15),定位桩(14)设置于水下近底采矿平台本体(5)的下部;所述水下近底采矿平台本体(5)尾部的左舷、右舷各设置有一个侧推螺旋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海近底长臂摆动式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采集系统(3)还包括液压马达(23)、高压水引射器(21),液压马达(23)的马达入口与高压水管线(18)相连通,液压马达(23)的马达出口与高压水引射器(21)相连接;所述高压水引射器(21)设置于矿石输送管道(19)的下部,矿石输送管道(19)下端处的管道入口的位置与铰吸头(17)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铰吸头(17)设置于海底采集系统本体(16)的底部,铰吸头(17)的一端与液压马达(23)的输出轴固定相连;
所述海底采集系统本体(16)的尾部设置有限位板(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海近底长臂摆动式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支持船舶(1)的月池上设置有塔吊(13),主扬矿管道(4)吊装于塔吊(13)的下端,水下近底采矿平台(2)吊装于主扬矿管道(4)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深海近底长臂摆动式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近底采矿平台(2)还包括通讯定位系统(10)、监测系统(11),通讯定位系统(10)、监测系统(11)均设置于水下近底采矿平台本体(5)上;所述通讯定位系统(10)为水下平台通讯和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所述监测系统(11)为海底微地形和矿石赋存情况监测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8407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