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脉冲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87010.5 | 申请日: | 2020-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8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闫哲;曹其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5K7/20;H05K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脉冲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脉冲保护装置,涉及电磁脉冲技术领域;防爆外壳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安装有输入连接器与输出连接器,且输入连接器与输出连接器与防爆外壳密封连接,防爆外壳的内底部安装有减震板,减震板上分别安装有能量抑制单元、波形调整单元、滤波单元,能量抑制单元、波形调整单元、滤波单元依次电连接,输入连接器与能量抑制单元连接,滤波单元与输出连接器连接,防爆外壳的上端通过螺栓与上盖体连接,且上盖体的内底部安装有密封垫,密封垫与防爆外壳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快速防护,且便于自身的防护与散热,能够提高安全性,效率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安装后保护器件能够实现减震,且稳定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脉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脉冲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脉冲由核爆炸和非核电磁脉冲弹(高功率微波弹)爆炸而产生。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称为核电磁脉冲,任何在地面以上爆炸的核武器都会产生电磁脉冲,能量大约占核爆炸总能量的百万分之一,频率从几百赫到几兆赫。非核电磁脉冲弹则利用炸药爆炸或化学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通过微波器件转换成高功率微波辐射能,能发射峰值功率在吉瓦以上、频率为1吉赫~300吉赫的脉冲微波束,在裸露的导电体(例如裸露的电线、印刷电路板的印制线)上急剧产生数千伏的瞬变电压,对大量电子设备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坏。
现有的浪涌保护器在进行防护时,会出现自身设备在工作时出现高温,且容易出现灰尘,导致保护装置寿命短。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浪涌保护器在进行防护时,会出现自身设备在工作时出现高温,且容易出现灰尘,导致保护装置寿命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脉冲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脉冲保护装置,包括防爆外壳、输入连接器、能量抑制单元、波形调整单元、滤波单元、输出连接器、上盖体、内散热座体、加强稳定座、通风铜管、散热片;防爆外壳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安装有输入连接器与输出连接器,且输入连接器与输出连接器与防爆外壳密封连接,防爆外壳的内底部安装有减震板,减震板上分别安装有能量抑制单元、波形调整单元、滤波单元,能量抑制单元、波形调整单元、滤波单元依次电连接,输入连接器与能量抑制单元连接,滤波单元与输出连接器连接,防爆外壳的上端通过螺栓与上盖体连接,且上盖体的内底部安装有密封垫,密封垫与防爆外壳密封连接,上盖体的底部安装有内散热座体,内散热座体的底部安装有三个加强稳定座,且三个加强稳定座与能量抑制单元、波形调整单元、滤波单元的上端连接,内散热座体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通风孔,通风孔内安装有通风铜管,内散热座体的上端安装有数个散热片,且数个散热片延伸出上盖体的外部。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片为翅片式散热片,数个散热片的下端连接有横向散热板,且横向散热板与上盖体的上表面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稳定座包括外绝缘套、内橡胶套;外绝缘套的内侧壁上粘接有内橡胶套。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铜管为螺旋式铜管。
作为优选,所述内散热座体为蜂窝式散热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能够实现快速防护,且便于自身的防护与散热,能够提高安全性,效率高;
二、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安装后保护器件能够实现减震,且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强稳定座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体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870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池模块中的保护装置及电池模块
- 下一篇:一种钒铁加工用工料候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