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人工炒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94006.1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3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犹县五指峰忠誉有机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1200 江西省赣州***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仿人工炒茶装置,涉及炒茶技术领域。包括放置机构和炒制机构,放置机构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炒制机构,放置机构包括放置座,放置座的顶部开设有炒制腔,放置座的内部开设有加热腔且加热腔。通过设置放置机构和炒制机构,将待炒制的茶叶倒入炒制腔的内部,启动电加热丝同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驱动盘转动偏心杆,使得偏心杆带动连接座以驱动盘的圆心转动,从而对茶叶进行炒制,解决了常规的茶叶翻炒方式大多时通过人工手动炒制,炒茶过程缓慢,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高,容易疲劳,而且炒制时容易烫伤到手的问题,该装置对茶叶自动炒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烫手的情况出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炒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仿人工炒茶装置。
背景技术
炒茶首先是将采摘来的茶叶清理一遍,把躲藏在里面的小虫子、碎屑清理干净,采摘茶叶时最好选择这种“一芯一叶”的,味道更好,更清香,洗干净锅,烧热后,就可以把茶叶倒进去,大锅受热面积大,茶叶不会堆成一堆,另外,柴火灶好控制火候,然后小火,不停地用手翻炒,动作要稍微快些,不然茶叶会烧焦,十多分钟之后,可以一边翻炒,一边用手揉搓,这样可以使叶子的更好地卷缩,再过四十分钟左右,当茶叶炒至这个颜色时,就差不多可以出锅了,但是现有的茶叶在翻炒时还存在以下不足:
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茶叶翻炒方式大多时通过人工手动炒制,炒茶过程缓慢,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高,容易疲劳,而且炒制时容易出现烫伤到手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人工炒茶装置,具备自动炒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烫手的情况出现的优点,以解决常规的茶叶翻炒方式大多时通过人工手动炒制,炒茶过程缓慢,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高,容易疲劳,而且炒制时容易烫伤到手的问题。
为实现自动炒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烫手的情况出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人工炒茶装置,包括放置机构和炒制机构,所述放置机构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炒制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放置座,所述放置座的顶部开设有炒制腔,所述放置座的内部开设有加热腔,所述放置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板;
所述炒制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防护壳,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防护壳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壳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偏心杆,所述安装板的内部活动设置有活动球,所述活动球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炒制杆,所述炒制杆的一端延伸至炒制腔的内部并固定设置有炒茶毛刷,所述炒制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座,所述偏心杆的底端延伸至连接座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腔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防护壳通过螺栓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通过螺栓与防护壳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偏心杆的表面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表面与连接座的内部活动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置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座,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设置于固定座的顶部,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表面与支撑板的内部活动套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活动球活动设置于连接孔的内部,所述炒制杆通过螺栓与炒茶毛刷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置座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腿,支腿的数量为四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人工炒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犹县五指峰忠誉有机茶有限公司,未经上犹县五指峰忠誉有机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940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的绳带
- 下一篇:装配式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保温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