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包覆式扁平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95197.3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84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平;赵世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饶市达淋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8 | 分类号: | H01B7/08;H01B7/02;H01B7/17;H01B7/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昱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3 | 代理人: | 雷仕荣 |
地址: | 334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包覆式 扁平 | ||
本侧包覆式扁平线束包括导体层,设置在导体层厚度方向一面的第一绝缘层,设置在导体层厚度方向另一面的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的宽度大于导体层的宽度并且第一绝缘层宽度方向的两侧边位于导体层的两侧以外,第二绝缘层的宽度等于第一绝缘层的宽度,导体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通过热压固定在一起,第一绝缘层的两侧具有将导体层两侧面包覆的内包覆部,第二绝缘层的两侧具有将所述内包覆部一一包覆的外包覆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包覆式扁平线束。
背景技术
扁平状的线束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上,例如,医疗设备和家具家电等等设备上。
目前的线束其为中间导体层,然后其两个表面分别有绝缘膜,这种膜的缺陷在于:中间导体层的宽度方向两侧面缺少绝缘层包覆,导致线束的整体绝缘性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侧包覆式扁平线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本侧包覆式扁平线束包括导体层,设置在导体层厚度方向一面的第一绝缘层,设置在导体层厚度方向另一面的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的宽度大于导体层的宽度并且第一绝缘层宽度方向的两侧边位于导体层的两侧以外,第二绝缘层的宽度等于第一绝缘层的宽度,导体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通过热压固定在一起,第一绝缘层的两侧具有将导体层两侧面包覆的内包覆部,第二绝缘层的两侧具有将所述内包覆部一一包覆的外包覆部。
在上述的侧包覆式扁平线束中,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长度短于导体层的长度并且第一绝缘层的其中一端端面和导体层的其中一端端面齐平,第二绝缘层的长度短于导体层的长度并且第二绝缘层的其中一端端面和导体层的另外一端端面齐平。
在上述的侧包覆式扁平线束中,所述第一绝缘层与导体层齐平的一端外表面设有第一补强板;所述第二绝缘层与导体层齐平的一端外表面设有第二补强板。
在上述的侧包覆式扁平线束中,所述的第一补强板宽度等于第二补强板的宽度。
在上述的侧包覆式扁平线束中,所述的第一补强板沿着导体层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与导体层的两侧面齐平,第二补强板沿着导体层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与导体层的两侧面齐平。
在上述的侧包覆式扁平线束中,所述的第一绝缘层另一端和导体层的另一端留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二绝缘层另一端和导体层的另一端留有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距离相等。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侧包覆式扁平线束的优点在于:
内包覆部的内表面包覆在导体层的相对侧面上,而外包覆部形成对内包覆部外表面形成包覆,则可以对导体层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绝缘包覆,提高了绝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导体层1、第一绝缘层2、内包覆部20、第二绝缘层3、外包覆部30、第一补强板4、第二补强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侧包覆式扁平线束包括导体层1,设置在导体层1厚度方向一面的第一绝缘层2,设置在导体层1厚度方向另一面的第二绝缘层3,导体层1为铜导体,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均为PI膜,可以选用不同颜色的PI膜。
第一绝缘层2厚度与第二绝缘层3厚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饶市达淋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饶市达淋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951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保险丝盒
- 下一篇:一种基于RFID的物联网追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