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人机工作站用升降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96735.0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30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程红林;赵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格勒普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1/00 | 分类号: | B64F1/00;B60L53/12 |
代理公司: | 苏州九方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98 | 代理人: | 张文婷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 工作站 升降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无人机工作站技术的无人机工作站用升降平台,包括工作站和升降台,升降台设置于工作站的内部,升降台的中心固定连接有底托板,底托板延伸至升降台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减震板通过减震弹簧固定连接于升降台,连接板的底端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底端铰接于底座,第一支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与液压杆固定连接,底托板内部设置有受电线圈,连接板上对应设置有送电线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液压杆等铰接结构,优化工作站内部结构,减轻工作站总体重量,方便携带,通过减震板和减震弹簧,缓冲无人机在降落时的冲击,通过送电线圈和受电线圈可实现对无人机无线充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工作站技术领域,具体是无人机工作站用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利用无人机完成一些人类难以完成的高难险和有毒有害工作成为可能,通过无人机可以进行植保、测绘、摄影、高压线缆和农林巡视,在这些高难度工作环境下,无人机的起飞降落必须要配备相应的无人机工作站。
目前市场上的无人机工作站,其升降平台结构较为复杂,同时不具有减震效果和充电功能,功能较为单一。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无人机工作站用升降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无人机工作站用升降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无人机工作站用升降平台,包括工作站和升降台,所述升降台设置于工作站的内部,所述升降台的中心固定连接有底托板,所述底托板延伸至升降台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之间设置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通过减震弹簧固定连接于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二支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底端铰接于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于工作站,所述第一支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液压杆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的另一端与底座铰接,所述底托板内部设置有受电线圈,所述连接板上对应设置有送电线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受电线圈和送电线圈均设置于线圈盒的内部空腔,所述线圈盒固定连接于升降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台上开设有四道相互垂直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将升降台分为四个扇形区域,每个扇形区域内均设置有一块扇形减震板,所述减震板通过减震弹簧固定连接于升降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台底端铰接有三根以上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均铰接有第二支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均采用铝合金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台设置于工作站的内部空腔,所述升降台的最大升起高度不超过工作站的空腔深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液压杆等铰接结构,利用较为简单的铰接机构,实现无人机工作站升降台的升降功能,解决了无人机工作站升降平台结构复杂的问题,有利于优化工作站内部结构,减轻工作站总体重量,方便携带。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升降台上开设减震板和减震弹簧等结构,可以缓冲无人机在降落时对升降台造成的冲击。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送电线圈和受电线圈可实现对无人机无线充电,解决了升降台功能单一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升降台功能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格勒普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格勒普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967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万向传动轴
- 下一篇:一种侧装式双触点双填料函液位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