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综合管廊顶板中央养护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99055.4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74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黄骥;左彬;孟一曼;靳凯强;张克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5/02 | 分类号: | E04G2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陈传喜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 顶板 中央 养护 支撑 结构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综合管廊顶板中央养护支撑结构,属于综合管廊施工领域。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支架,其可用于支撑设置在地面上;支撑杆组件,其第一端设于支撑支架上,支撑杆组件在其长度方向的长度可调节;托撑件,其连接于支撑杆组件的第二端,托撑件的上端设有一托举平台;养护板,其包括一模板和木方,模板和木方连接,木方连接于托举平台上。在综合管廊结构中设置若干该支撑结构,并根据管廊舱室内结构断面跨度和板厚进行灵活设置,实现板跨径由大跨径变化为小跨径,实现板下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提前拆卸,提高了支撑体结构的周转效率。该支撑结构可以调节其高度,在安装和拆卸时都较为方便,能够加快施工进度,从而节省资金成本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综合管廊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管廊顶板中央养护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顶板目前较为成熟的施工方法是采用满堂脚手架或盘扣架进行施工,根据国标规定,当板结构跨度L≤2m时,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需达到50%及以上;当板结构跨度2L≤8m时,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需达到75%及以上,当板结构跨度L8m时,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需达到100%及以上。
根据实践与经验可知,当室外气温在25℃时,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50%需要4~5天,达到75%需要8~9天,达到100%需要约28 天,当室外气温更低时,养护时间更长。导致板结构下的模板和支架长时间挤压,大大增加了成本投入,同时也不便于顺序施工,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管廊顶板中央养护支撑结构,已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板结构下的模板和支架长时间挤压,影响后续施工,增加支撑维护时间,加大成本并降低工作效率等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综合管廊顶板中央养护支撑结构,包括:
支撑支架,其可用于支撑设置在地面上;
支撑杆组件,其第一端设于所述支撑支架上,所述支撑杆组件在其长度方向的长度可调节;
托撑件,其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组件的第二端,所述托撑件的上端设有一托举平台;
养护板,其包括一模板和木方,所述模板和所述木方连接,所述木方连接于所述托举平台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支架为三脚支架,该三角支架设有一基本垂直于地面的垂直侧面,所述垂直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水平设置的“V”型件,两个所述“V”型件在所述支撑支架的高度方向上对应设置,两个所述“V”型件共同卡设所述支撑杆组件;
所述支撑支架还设有一禁锢件,所述禁锢件设于两个所述“V”型件之间,可用于禁锢住所述支撑杆组件。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
第一管体,其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支架连接,其第二端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固定槽;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能够同轴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中,所述第二管体上开设有若干径向方向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体上的若干所述通孔均沿着所述第二管体的轴向方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组件还包括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
特制螺母,其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二端,所述特制螺母的外圆周向上设置有均匀设置的三个耳件,三个所述耳件上分别开设有一安装孔;
插销,其可同时穿设于所述固定槽和第二管体上的一所述通孔中。
优选地,所述插销包括折弯部和直杆部;
所述直杆部穿设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990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