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微量润滑复合内冷雾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99394.2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62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山;张福江;崔卫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业科技(唐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12 | 分类号: | B23Q11/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104 | 代理人: | 孔珍 |
地址: | 063020 河北省唐山市路***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微量 润滑 复合 雾化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性能微量润滑复合内冷雾化系统,包括:微量高压油雾发生单元,用于输出高压油雾;微量定速供水单元,用于定速输出冷却用水;混合连接机构,用于将高压油雾与冷却用水混合并输出油气水三相冷却润滑介质,混合连接机构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微量高压油雾发生单元的输出端和微量定速供水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本实用新型将气、油、水三相冷却润滑介质通过高压空气的压力输出至道具的内冷管路中,实现对切割点的润滑和冷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油两相冷却润滑介质冷却性能不足的缺陷;同时,采用油雾发生器和混合连接机构实现对三种介质的混合,避免了回水、回油现象且使三者混合的更加均匀,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加工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微量润滑复合内冷雾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从世界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机械加工机床做为制造的基础设备近些年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传统加工机床润滑和冷却的方式多为浇注式,消耗大量的切削液油,对环境和加工成本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在加工领域采用干式或准干式切削就成为必然。微量润滑技术是典型的准干式切削方式,它是通过压缩气体将极其微量的润滑油冷却水,形成微米级别的雾粒,喷射到切削区,实现切削区的冷却和润滑。现有技术中,该技术多用于机床设备的外冷方案,且依然存在油、水、高压气体的资源利用率低,易发生回水、回油状况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性能微量润滑复合内冷雾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性能微量润滑复合内冷雾化系统,包括:
微量高压油雾发生单元,用于输出高压油雾;
微量定速供水单元,用于定速输出冷却用水;
混合连接机构,用于将高压油雾与冷却用水混合并输出油气水三相冷却润滑介质,混合连接机构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微量高压油雾发生单元的输出端和微量定速供水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混合连接机构的输出端与刀具的内冷管路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的,微量高压油雾发生单元包括高压气源,高压气源的输出端连有油雾发生器,油雾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混合连接机构相连,高压气源与油雾发生器之间依次设有进气阀、空气过滤器和调压装置。
进一步的,油雾发生器的油腔内设有便于监控腔内油液的液位计。
进一步的,微量定速供水单元包括水箱,水箱的输出端连有电动高压泵,电动高压泵的输出端与混合连接机构相连,水箱与电动高压泵之间设有进水阀和水过滤器。
进一步的,电动高压泵为齿轮泵。
进一步的,混合连接机构包括球阀,球阀的输入端与油雾发生器的输出端相连且球阀的输出端连有混合管,混合管的气相输入端与球阀相连且混合管的液相输入端与电动高压泵的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的,球阀固定在待冷却刀具所在的机床上。
进一步的,混合管包括气相管和液相管,气相管的一端与球阀相连且另一端与刀具的内冷管路输入端相连,液相管的输入端与电动高压泵的输出端相连,液相管贯穿气相管设置且输出端位于气相管的管腔内。
进一步的,液相管的输出方向与气相管的输出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液相管输出端与气相管同轴心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气、油、水三相冷却润滑介质通过高压空气的压力输出至道具的内冷管路中,实现对切割点的润滑和冷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油两相冷却润滑介质冷却性能不足的缺陷;同时,采用油雾发生器和混合连接机构实现对三种介质的混合,避免了回水、回油现象且使三者混合的更加均匀,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业科技(唐山)有限公司,未经永业科技(唐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993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