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泥窑头可调梯级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06125.4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7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伟;余旭;侯清琼;郭敏;万先浪;于波;刘建;王国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7D19/00;F22B1/18;F22B31/08;F22G7/1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可调 梯级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生产余热回收及利用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目前技术难以满足余热回收效率和系统稳定性要求的问题,提供水泥窑头可调梯级余热回收系统,其包括篦冷机、高温收尘器、中温收尘器、AQC锅炉、除尘器、引风机和烟囱。篦冷机设置有高/中/低温取风口;AQC锅炉设置有高/中温进风口,AQC锅炉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在AQC锅炉烟气入口侧将烟气通道分成蒸发器烟道和过热器烟道,过热器烟道连通中温进风口,蒸发器烟道连通高温进风口;在蒸发器烟道内设有蒸发器,在过热器烟道内设有过热器;过热器烟道和蒸发器烟道在隔板之后在AQC锅炉内汇成一个合烟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满足水泥余热回收系统对余热回收效率和系统工作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生产余热回收及利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水泥窑头可调梯级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开发和应用水泥余热回收技术,是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现有技术中,为了利用水泥窑窑头烟气余热回收发电,都集中在怎样最大限度地抽取篦冷机热端余热,热力系统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不仅关系到水泥窑系统余热的回收效率,而且关系到能否适应水泥窑系统工况波动,是否具备长期稳定运行的技术条件。
目前,在常用的水泥余热回收系统技术中,有单压热力系统和双压热力系统两种。对于单压热力系统,其特点是:系统构成简单,但热回收效率低,发电能力低。对于双压热力系统,通常是抽取高温烟气通过高压段过热器、高压段蒸发器、高压段省煤器、低压段过热器、低压段蒸发器、公用省煤器。双压热力系统的特点是:系统构成复杂,热回收效率较单压系统略高。
所以,常用的水泥余热回收的系统特点和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
1、热力系统的窑头AQC锅炉受热面较多,依次按顺序布置,造成锅炉高度增加,锅炉烟气阻力增加,锅炉管道布置较复杂;
2、篦冷机高温段烟气量相对较少,低温段烟气量相对较多,常规设计通常都在篦冷机一个点抽取高温烟气通过受热面,没有将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分开,热量的梯级利用效果较差;
3、通常情况下,一旦工程设计完成之后,烟气抽气口位置以及余热锅炉受热面就已经确定,受水泥厂原料和燃料的影响,实际运行情况与设计工况有出入,余热回收系统很难根据水泥厂实际运行情况调节余热锅炉吸热,过热器参数难以控制,进入汽轮机装置实际蒸汽参数与汽轮机设计的最佳工况参数有偏离,汽轮机偏离最佳工况运行,使整个余热回收系统效率较低;
综上所述,目前的技术难以满足水泥余热回收系统对余热回收效率和系统工作稳定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水泥窑头可调梯级余热回收系统,以解决目前的技术难以满足水泥余热回收系统对余热回收效率和系统工作稳定性的要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泥窑头可调梯级余热回收系统,其包括篦冷机、高温收尘器、中温收尘器、AQC锅炉、除尘器、引风机和烟囱;
篦冷机前段设置有高温取风口,中段设置有中温取风口,尾部设置有低温取风口;
高温取风口通过管道连接于高温收尘器;在该管道上设置高温调节阀,用以控制进入高温除尘器的烟气量;
中温取风口通过管道连接于中温收尘器;在该管道上串联设置第一中温调节阀和第二中温调节阀,用以控制进入中温收尘器的烟气量;
在高温调节阀后管道与第一中温调节阀和第二中温调节阀中间管道上设置旁路通道,在旁路通道上设置第一旁路调节阀,用以调节控制进入高温管道和中温管道的烟气量;
低温取风口通过低温调节阀连接于除尘器入口,除尘器出口通过引风机连通至烟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061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