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手术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08257.0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30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汪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46/20 | 分类号: | A61B46/2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曹洋苛 |
地址: | 6413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手术 薄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手术薄膜,包括薄膜上端部、薄膜漏斗部、薄膜下端部、撕拉部和支撑部;所述薄膜上端部、薄膜漏斗部和薄膜下端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撕拉部设置在薄膜上端部上,所述支撑部设置在薄膜漏斗部顶端位置,所述撕拉部设置在薄膜上端部的中心位置,所述撕拉部设置包括定位圈、刻度条、撕拉外圈和撕拉条;所述定位窗设置在撕拉部的中心位置,所述撕拉外圈沿定位窗边缘位置依次间隔均匀设置;所述刻度条沿点最内侧撕拉外圈向最外侧撕拉外圈设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很方便的将该层所在的撕拉圈进行撕下,降低使用难度,减少了医生用剪刀进行裁剪薄膜的步骤,提升了手术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是一种医用手术薄膜。
背景技术
在泌尿科手术中,常常需要对患处进行组织切割,由于目前没有专用的泌尿科手术薄膜,手术中常常采用脑科手术薄膜手动改造进行使用,但是在改造使用的时候会有以下几点问题:
1、医生手动将排液管处位置进行打结处理,然后在搭接处上方手动戳孔,对标本和结石进行收集,会浪费医生的手术时间,而且收集效果并不好。
2、脑科手术薄膜的支撑部在使用时,常常会回弹,使形成的集液漏斗的开口部变小,在对患处进行灌液的时候,常常会四处洒落,对病人的手术部位有极大的感染风险。
3、医生在使用时,需要在薄膜片上进行开口,为了贴合患处,常常会在薄膜贴合之后使用器械进行裁剪,这有误伤患者的风险,给患者带来了的安全隐患。
4、通常医生在做完一场泌尿科手术时,腿部以下的位置均会被淋湿,而且淋湿的部位会给医生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这不仅增加了医生的患病风险,而且会导致手术进展不畅,延长手术时间,增加病人的手术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医用手术薄膜,解决了泌尿科手术中无法高效对标本和结石进行收集,集液漏斗的开口部容易回弹的问题,以及解决了在对患处进行灌液的时候,液体四处洒落,对病人的手术部位造成感染风险的问题,并且降低了医生的交叉感染的风险,使手术进展顺畅,降低病人的手术风险。
本方案是这样进行实现的:
一种医用手术薄膜:包括薄膜上端部、薄膜漏斗部、薄膜下端部、撕拉部和支撑部;所述薄膜上端部、薄膜漏斗部和薄膜下端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撕拉部设置在薄膜上端部上,所述支撑部设置在薄膜漏斗部顶端位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撕拉部设置在薄膜上端部的中心位置,所述撕拉部设置包括定位圈、刻度条、撕拉外圈和撕拉条;所述定位圈设置在撕拉部的中心位置,所述撕拉外圈沿定位圈边缘位置依次间隔均匀设置;所述刻度条沿点最内侧撕拉外圈向最外侧撕拉外圈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撕拉外圈为环形结构,所述撕拉外圈包括撕拉圈和固定圈,所述撕拉圈设置在固定圈的边侧位置,相邻的固定圈通过撕拉圈进行连接,所述撕拉圈为断点结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撕拉条与撕拉圈相匹配设置,所述撕拉条与撕拉圈所在平面分离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金属条、第二金属条、卡接棒和铰接棒;所述第一金属条设置薄膜上端部的壁面上,所述第二金属条与第一金属条并排设置,第一金属条和第二金属条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所述卡接部设置在第二金属条两侧靠近端部位置,所述铰接棒设置在第一金属条上与第二金属条相对立的金属面上,所述铰接棒与卡接棒相配设置,铰接棒第一金属条两侧靠近端部位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薄膜下端部为长筒状结构,所述薄膜下端部的封口设置,所述薄膜下端部上设置有过滤网。
作为优选的,所述薄膜上端部为医用透明薄膜,所述薄膜上端部背部设置有粘黏层。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082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