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斗齿生产用环保型焙烧窑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08822.3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2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郭秀明;熊国弟;王月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厚德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环保 焙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斗齿生产用环保型焙烧窑,包括焙烧窑体,所述焙烧窑体内部设置有余热两用机构;所述余热两用机构包括空腔、第一气管、第一抽风壳体、第二抽风壳体、第二气管、第三气管和保温箱体;所述焙烧窑体内部开设有空腔,且空腔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两端均贯穿有焙烧窑体,且第一气管两端分别位于焙烧窑体内部和外部,所述第一气管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抽风壳体和第二抽风壳体。本实用新型通过焙烧窑体内部的第一气管和第一气管上的第一抽风壳体和第二抽风壳体,不仅可以利用第一气管将热气抽入到焙烧窑体内部进行热循环,对焙烧窑体整体进行加热,而且热气最终会输送进保温箱体内部,对斗齿进行保温,进行余热两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斗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斗齿生产用环保型焙烧窑。
背景技术
焙烧窑在加热焙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热能被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大量的能量浪费,同时热气中含有的废气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目前大多数焙烧窑窑尾处的余热利用装置,采用加热水的方式进行余热回收,回收效果差,热能回收效率低下。
专利号CN201821981597.2,公开了一种焙烧窑窑尾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窑尾管道,所述窑尾管道上固定安装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的下端面上固定安装有集热斗,所述集热斗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底部与分支管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分支管的左侧设置有热能利用部件,所述分支管的右侧设置有余热利用部件,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焙烧窑窑尾余热利用装置,通过设置加热管、集热油管和暖水板等,达到了高效回收热能,节能减排,降低污染等效果,解决了目前大多数焙烧窑窑尾处的余热利用装置,采用加热水的方式进行余热回收,回收效果差,热能回收效率低下的问题。
目前,现有的斗齿生产用环保型焙烧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斗齿生产用环保型焙烧窑,余热利用效果不是很好,预热利用方式较为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斗齿生产用环保型焙烧窑,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斗齿生产用环保型焙烧窑,包括焙烧窑体,所述焙烧窑体内部设置有余热两用机构;
所述余热两用机构包括空腔、第一气管、第一抽风壳体、第二抽风壳体、第二气管、第三气管和保温箱体;所述焙烧窑体内部开设有空腔,且空腔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两端均贯穿有焙烧窑体,且第一气管两端分别位于焙烧窑体内部和外部,所述第一气管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抽风壳体和第二抽风壳体,所述第一抽风壳体底部连通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抽风壳体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的一端,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一端转动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远离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吹风扇叶,所述第二抽风壳体右侧连通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右侧连通有保温箱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保温箱体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均温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焙烧窑体和保温箱体前侧左端均固定连接有合页,所述合页前侧转动连接有箱体挡板,所述箱体挡板前侧右端焊接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气管、第二气管和第三气管均为不锈金属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焙烧窑体内部的第一气管和第一气管上的第一抽风壳体和第二抽风壳体,不仅可以利用第一气管将热气抽入到焙烧窑体内部进行热循环,对焙烧窑体整体进行加热,而且热气最终会输送进保温箱体内部,对斗齿进行保温,进行余热两用,有利于更为实用的使用一种斗齿生产用环保型焙烧窑。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保温箱体内部设置均温板,能够使均温板均匀的发热,避免了普通板体表面温度不均匀,造成斗齿保温效果不一,有利于更为实用的使用一种斗齿生产用环保型焙烧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厚德铸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厚德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088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