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处理新型进气端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09079.3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90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胡婷;徐文清;徐超;徐浩兴;郭一博;段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3/2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朱建均 |
地址: | 21417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处理 新型 进气端盖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处理新型进气端盖结构,属于柴油机尾气处理系统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进气管、进气端盖及进气法兰,所述进气管顶端左侧面及相对的右侧面为开口式结构,所述左侧面与进气端盖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右侧面与筒体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进气管底部为封闭式结构,进气管的顶部与进气法兰相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左侧面设置为向内侧凹陷的流线型结构,进气端盖也设置为上半面呈现弧状,下半面呈现平面结构。本实用新型原理简单,外形结构新颖,缩短DOC前端空间,结构紧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处理新型进气端盖结构,属于柴油机尾气处理系统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后处理行业进入国六阶段,主要设计思路为DOC+DPF+混合器+SCR,产品结构复杂且体积大,需要不断改进结构来满足装车边界。后处理总成还需要集成安装线束,包括4个排温传感器,2个Nox传感器和1个PM传感器,喷嘴等,还包括线束固定支架组件和传感器安装支架组件等,所以对后处理总成的结构要求较高,需要节省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国六后处理总成结构复杂,体积大问题,在满足装车边界以及排放要求,改变端盖造型,简化DOC内部结构,降低成本。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汽车后处理新型进气端盖结构,包括进气管、进气端盖及进气法兰,所述进气管的顶端左侧面及相对的右侧面为开口式结构,所述左侧面与进气端盖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右侧面与筒体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进气管底部为封闭式结构,进气管的顶部与进气法兰相连接;
所述进气管的左侧面设置为向内侧凹陷的流线型结构,进气端盖也设置为上半面呈现弧状,下半面呈现平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端盖的上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底座和NOx传感器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原理简单,外形结构新颖,缩短DOC前端空间,结构紧凑。
2)本实用新型气体在通过进气端时,在DOC前端混合性好,载体利用率高,焊接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进气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气法兰、2-进气端盖、3-进气管、3.1-左侧面、3.2-右侧面、3.3-进气管底部、4-筒体、5-温度传感器、6-NOx传感器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图示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汽车后处理新型进气端盖结构,包括进气管3、进气端盖2及进气法兰1,所述进气管3的顶端的左侧面3.1及相对的右侧面3.2为开口式结构,所述左侧面3.1与进气端盖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右侧面3.2与筒体4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进气管3的底部为封闭式结构,进气管3的顶部与进气法兰1相连接;
所述进气管3的左侧面3.1设置为向内侧凹陷的流线型结构,进气端盖2也设置为上半面呈现弧状,下半面呈现平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端盖2的上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底座5和NOx传感器底座6。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此结构进气端盖2上半面呈现弧状,下半面是个平面结构,有效利用DOC载体前端的整个腔,尾气从进气端法兰1进入,在下半腔受到压缩,使尾气充满整个腔,混合效果好,在端盖上设计温度传感器底座5和NOx传感器底座6,利于后期传感器的排布,该结构焊接工艺简单,现场操作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090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氟化物废水处理回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真空辊体电磁加热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