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增大接触面积的走线轮结构和巡线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13316.3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53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纪俊杰;樊广棉;李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凯达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5/00;H02G1/0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朱培祺;单蕴倩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五沙社区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增大 接触 面积 走线轮 结构 机器人 | ||
一种用于增大接触面积的走线轮结构和巡线机器人,走线轮结构包括:上半轮体和下半轮体;上半轮体与下半轮体连接,并于两者之间的连接位置形成用于接触基材的移动内凹部;上半轮体和/或下半轮体具有弹性,其中带弹性的一者内设有带空隙的弹性变形槽;巡线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和走线轮结构;走线轮结构,安装于机器人主体,移动于基材上,为机器人主体提供移动功能。本方案为一种走线轮结构,其通过上半轮体和下半轮体设计成弹性结构,通过在内部引入带空隙的弹性变形槽,使得走线轮结构与缆线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大地降低了滑动摩擦的可能性,走线轮结构与线缆作用时的滚动摩擦得到了保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增大接触面积的走线轮结构和巡线机器人。
背景技术
走线轮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在截面为圆形的缆线上进行行走。但是由于缆线的直径并不固定,所以缆线只能与行走轮在一点或几点进行接触,于是走线轮在这几个接触点处将承受比较大的负载,由于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容易因为产生的较大应力使走线轮移动不稳定,不利于走线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增大接触面积的走线轮结构,其具有弹性,并设有带空隙的弹性变形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巡线机器人,其使用走线轮结构为机器人主体提供移动功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增大接触面积的走线轮结构,包括:上半轮体和下半轮体;
所述上半轮体与所述下半轮体连接,并于两者之间的连接位置形成用于接触基材的移动内凹部;
所述上半轮体和/或所述下半轮体具有弹性,其中带弹性的一者内设有带空隙的弹性变形槽。
优选地,所述弹性变形槽经过于所述上半轮体的任意位置与所述下半轮体的任意位置。
优选地,所述弹性变形槽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上半轮体的表面和所述下半轮体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走线轮结构滑动或滚动于所述基材。
优选地,所述上半轮体和下半轮体之间通过轮轴连接,使所述上半轮体和下半轮体形成H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弹性变形槽,与所述移动内凹部靠近设置,其至少部分包围于所述移动内凹部。
优选地,所述上半轮体和下半轮体一体形成结合。
优选地,所述弹性变形槽的数量为若干。
优选地,多个所述弹性变形槽分布于同心圆的圆周位置。
一种巡线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和如上述的走线轮结构;
所述走线轮结构,安装于所述机器人主体,移动于所述基材上,为所述机器人主体提供移动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方案为一种走线轮结构,其通过上半轮体和下半轮体设计成弹性结构,通过在内部引入带空隙的弹性变形槽,使得走线轮结构与缆线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大地降低了滑动摩擦的可能性,走线轮结构与线缆作用时的滚动摩擦得到了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走线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走线轮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半轮体或下半轮体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走线轮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带轮轴的走线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巡线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凯达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科凯达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133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