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缓冲器密封性检测的防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22293.2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21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威;李志愿;李田囡;李璐;熊过;张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缓冲器 密封性 检测 防尘 结构 | ||
一种用于缓冲器密封性检测的防尘结构,包括下轴套、防尘圈,所述防尘圈为环形结构,所述下轴套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防尘圈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朝所述下轴套的下端方向开口,所述防尘圈的外径与所述下轴套的环形槽直径相匹配,所述环形槽的开口侧还设有挡圈板,所述挡圈板与所述下轴套的下端可拆卸连接。防尘圈与下轴套下端对接后,通过挡圈板将防尘圈轴向固定,防尘圈安装在挡圈板与下轴套形成环形槽中。进行密封性试验时,将防尘圈和挡圈板拆下,排除残留余气,再将缓冲器置于油槽中,通过观察堵帽或充气活门的定位即可判断缓冲器是否漏气。还可以将防尘圈及挡圈板此处油液清洗干净,排除装配和验收试验滞留残油,准确定位渗油位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起落架结构设计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缓冲器密封性检测的防尘结构。
背景技术
飞机起落架在着陆滑跑主要靠缓冲器吸收冲击能量,缓冲器密封性能直接决定缓冲性能的好坏。飞机起落架在交付验收时接触油液很多,外场在飞机实际使用过程中振动及冲击较大,需要将缓冲器下端残留油液慢慢渗出,观察是否有气体和油液渗出。而传统的缓冲器在摸不清楚情况下还要分解检查缓冲器,给生产研制造成很多时间和人力的浪费。机务人员由于不了解结构误判缓冲器漏油故障,后续经过各种试验手段验证分解,造成较大浪费,同时影响飞机正常飞行任务。
常规的缓冲器在做密封性能试验时,下轴套与外筒、活塞杆配合的间隙较小,同时下轴套底部开有装有防尘圈的防尘圈槽,防尘圈槽内容易滞留气体或者残油。因此在做密封性能试验观察是否有气体漏出时,分辨不出是缓冲器中气体泄漏还是在防尘圈槽等部位滞留的气体泄露,会给试验结果带来很大的干扰,故障诊断定位不准确;另外做油气分离式缓冲器高、低温密封性能试验时,需要观察是否有油液渗出,若有渗油现象,判定不出是缓冲器油液渗出还是防尘圈槽等结构部位残留的油液渗出。
若防尘圈能拆卸,将缓冲器下端防尘圈周围结构拆下后排除干净,试验过程是否有油液渗漏便一目了然。同时缓冲器下轴套连接部位结构复杂,连接形式多样,很容易滞留气体或者油液,对密封试验过程中气泡或渗油来源定位不准确。常规缓冲器通过工作实践经验来判别是否真正泄漏,同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实时监测,多方面的避免事故风险,但是对用于特殊环境且长时间储存,实践经验及实时监测就无能为力,提出一种特殊的用于缓冲器密封性检测的防尘结构、准确判定缓冲器密封性就显得尤其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诊断定位不准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缓冲器密封性检测的防尘结构,该防尘结构简单易行,能准确检测油腔油液渗漏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缓冲器密封性检测的防尘结构,包括下轴套、防尘圈,所述防尘圈为环形结构,所述下轴套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防尘圈的环形槽,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环形槽朝所述下轴套的下端方向开口,所述防尘圈的外径与所述下轴套的环形槽直径相匹配,所述环形槽的开口侧还设有挡圈板,所述挡圈板与所述下轴套的下端可拆卸连接。防尘圈与下轴套下端对接后,通过挡圈板将防尘圈轴向固定,防尘圈安装在挡圈板与下轴套形成环形槽中。由于下轴套的下端开口,余气容易排净。进行密封性试验时,将防尘圈和挡圈板拆下,排除残留余气,再将缓冲器置于油槽中,通过观察堵帽或充气活门的定位即可判断缓冲器是否漏气。由于防尘圈和挡圈板均为可拆除结构,将防尘圈和挡圈板拆除后就可以排除残留余气的可能,做完气密性试验后,由于下轴套部位没有安装防尘圈及挡圈板,可以将此处油液清洗干净,为高、低温密封性能试验提供较准确油液渗漏检测方法,排除装配和验收试验滞留残油,准确定位渗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挡圈板通过固定件与所述下轴套连接。防尘圈与下轴套下端对接后,通过挡圈板将防尘圈轴向固定,用固定件将挡圈板与下轴套连接固定,防尘圈安装在挡圈板与下轴套形成环形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挡圈板为环形结构,所述挡圈板上设有用于安装固定件的孔,所述固定件优选为紧固螺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222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机飞轮加工用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飞轮加工用的外夹快换卡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