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能源发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24251.2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72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余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晋萃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2 | 分类号: | C12M1/02;C12M1/107;C12M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8 | 代理人: | 庞启成 |
地址: | 1024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质能 发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能源发酵装置,涉及生物质能源发酵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一相对内壁之间固定有发酵筒,发酵筒顶部固定有支撑板,发酵筒底部固定连通有下料斗,下料斗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出料管,发酵筒顶部贯穿固定有出气管和加料管,出料管上、出气管上和加料管上均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套管和螺旋绞龙同步转动,使得螺旋绞龙配合套管可以将该装置底部积聚的生物质能源物质向上输送,使得生物质能源物质沿着套管上开设的若干组第一槽孔排出并配合套管上固定的若干组搅拌杆实现该装置中生物质能源物质和发酵细菌的上下式循环搅拌,使得该装置中的生物质能源物质与发酵细菌的混合更加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质能源发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质能源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及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厌氧发酵是生物质能源转化常用的方式之一,厌氧发酵是指废弃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稳定化,同时伴有甲烷和二氧化碳产生的变化,液化阶段主要是发酵细菌起作用,包括纤维素分解菌和蛋白质水解菌。在生物质能源发酵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发酵装置,且在发酵过程中生物质能源产生的废料容易粘附在发酵装置内壁,不容易排出,导致发酵后的生物质能源废料排出较为的繁琐费力,直接影响生物质能源的发酵效率;同时,现有的生物质能源发酵装置结构过于的简单,导致生物质能源不容易与发酵细菌均匀混合,从而直接影响生物质能源的发酵效率和发酵效果,进而影响人们对生物质能源的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能源发酵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套管和螺旋绞龙同步转动,使得螺旋绞龙配合套管可以将该装置底部积聚的生物质能源物质向上输送,使得生物质能源物质沿着套管上开设的若干组第一槽孔排出并配合套管上固定的若干组搅拌杆实现该装置中生物质能源物质和发酵细菌的上下式循环搅拌,使得该装置中的生物质能源物质与发酵细菌的混合更加均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生物质能源发酵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一相对内壁之间固定有发酵筒,所述发酵筒顶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发酵筒底部固定连通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发酵筒顶部贯穿固定有出气管和加料管,所述出料管上、出气管上和加料管上均设有阀门;所述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电机,所述支撑板一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另一端固定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发酵筒一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一端固定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传动配合有皮带;所述发酵筒顶部贯穿固定有套管,所述套管内壁固定有固定板,所述第二皮带轮另一端固定有第三支杆,所述第三支杆另一端贯穿固定板一表面且固定有螺旋绞龙,所述螺旋绞龙与套管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套管外壁开有若干组第一槽孔,若干组所述第一槽孔均位于发酵筒内部,所述套管外壁套接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位于发酵筒外部,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套管外壁固定有若干组搅拌杆,若干组所述搅拌杆均位于发酵筒内部,所述套管外壁固定有辅助下料组件,所述辅助下料组件位于发酵筒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与发酵筒结合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一组所述第一槽孔所在轴线与一组搅拌杆所在轴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所在竖直高度比发酵筒顶部所在竖直高度高的范围是2cm-10cm。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下料组件包括十字形板,所述十字形板套接固定在套管外壁上,所述十字形板一表面固定有若干刮板,若干所述刮板与发酵筒内壁和下料斗内壁均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晋萃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晋萃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242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溺水急救装置的紧身泳衣
- 下一篇:一种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