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25833.2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43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宇电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5K7/20;H02G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熊军 |
地址: | 4317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动力 电池组 充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充电装置,包括箱体和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外壁上包裹有电池包,所述箱体底部内壁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垫块,电池包通过螺栓固定在垫块的顶部外壁上,所述箱体的一侧外壁上开有矩形口,矩形口的内壁上卡接有隔网,所述箱体底部外壁的中间位置开有多个透气孔,所述电池组包括正极锂化合物、电解质膜和负极碳,所述电池组的一侧外壁靠近底部的位置插接有导线,导线的一端位于箱体的外部,导线的一端插接有插头。本实用新型将电池组置于电池包中,利用垫块与底部隔开,使得电池组稳定的置于箱体内,侧方的隔网以及底部的透气孔方便装置的散热,使得电池组充电更为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则需要使用到充电装置。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充电装置,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多存在以下的不足:充电齿稳定性不好,散热一般,综上,现有的大多数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充电装置不能很好地契合实际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充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充电装置,包括箱体和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外壁上包裹有电池包,所述箱体底部内壁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垫块,电池包通过螺栓固定在垫块的顶部外壁上,所述箱体的一侧外壁上开有矩形口,矩形口的内壁上卡接有隔网,所述箱体底部外壁的中间位置开有多个透气孔,所述电池组包括正极锂化合物、电解质膜和负极碳,所述电池组的一侧外壁靠近底部的位置插接有导线,导线的一端位于箱体的外部,导线的一端插接有插头。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底部外壁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有L型垫板。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一侧外壁上铰接有箱门。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卡座。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的圆周外壁上套接有套管,套管与卡座的规格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孔位于两个垫块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两侧内壁上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挡条,且挡条的底部外壁与电池包的顶部外壁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电池包、垫块、隔网和透气孔,将电池组置于电池包中,利用垫块与底部隔开,使得电池组稳定的置于箱体内,侧方的隔网以及底部的透气孔方便装置的散热,使得电池组充电更为稳定。
2.通过设置的套管和卡座,套管可以卡接在卡座内,在无需充电时可以将套管卡入卡座,使得导线摆放有序,不会造成缠绕,使得装置使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充电装置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充电装置实施例1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充电装置实施例2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L型垫板、3-垫块、4-电池包、5-隔网、6-电池组、7-正极锂化合物、8-电解质膜、9-负极碳、10-卡座、11-插头、12-套管、13-导线、14-透气孔、15-箱门、16-挡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宇电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宇电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258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行驶中轮溅水雾消导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